中共岳阳县毛田区委会
我们毛田是个山多耕地少,沙多土质差的山区。自然特点是“八山半水分半田”:三十万亩总面积,其中山有二十三万余亩,耕地只有四万四千亩,河港、宅基、公路、水利等占有面积二万五千多亩。
“爱山治山,靠山吃山”。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发展农业生产中,把山放上显要位置,对山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改造,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十五万七千亩;营造果木、油茶、油桐、茶叶、乌柏等经济林一万二千余亩。虽然费力不小,但由于用材林和经济林生长期长,短期难于受益,果木受季节气候条件限制,产量极不稳定,保存储运困难,影响收益。如何才能不断扩大集体和社员经济收入,迅速活跃山区经济?一九七四年我们开始寻找新的出路,当时组织视察组,调查研究了全区有代表性的几百个山头的自然风貌和土壤结构,走访了两千多干部、社员,都说:“雨量充足潮沙土,植桑养蚕有搞头”。当年我们一面派人到外地学习蚕桑生产经验;一面在本区的水圳、长仑、有美、中毛、道仁五个大队搞试点,摸索发展蚕桑生产,活跃经济的门路。这一年点上利用秋叶养蚕,产茧十五担,每个劳动日收入一元八角五分,比当时农业工的收入高百分之三十左右。长会大队三个妇女养蚕,每人每天收入三元六角四分。事迹一传开,鼓起了人们的信心。从此,我们就因地制宜,适当集中,号召全区人民“建万亩桑,产万担茧”,努力变毛田为“丝绸之乡”。七年来,我们累计新辟桑园六千八百一十三亩,其中采桑面积五千四百亩。有百亩以上社队桑场二十九处,共栽桑苗七百多万株。今年五季养蚕由去年的三千三百张增加到四千0五十张,产茧由一千一百六十九担增加到二千二百八十五担,产值由二十万一千二百七十一元增加到三十九万九千七百八十元,比去年增长百分之九十五点二。大队养蚕单位发展到七十个,生产队四百八十五个,养蚕户四千户。产茧过百担的大队三个,过五十担的十二个,过十担的生产队二十四个,过一担的户二十四户。另外,今春嫁接实生苗五百万株,成活三百万株,可出围二百七十万株,可收入近二十万元。蚕桑发展了,我们以区兴办了一座有八百绪缫丝机和二十台组绸机,拥有职工二百四十七人的丝绸厂,今年可缫丝十二点六吨,组绸二万米,可完成产值五十五万元,合计今年养蚕、苗木、丝绸加工及其副产品收入一百二十五万元,全区人平达到二十二元。
蚕桑发展,经济活跃。集体有较多的资金购置机械、农药、化肥、兴办企业,全区农用拖拉机由一九七四年两台发展到大小拖九十六台,添置农用汽车十六辆,推土机四台,其他耕作加工机械农具四千台件,马力由七百多匹发展到五千六百匹,新修公路和机耕道一百八十华里,小水电站由一处一百二十千瓦发展到九处二干千瓦,粮食总产量七三年三千八百万斤,今年灾害严重,仍达四千六百万斤,比风调雨顺的去年略有增产;市场繁荣,购销两旺,国家农副产品收购额由七四年的十九万元,销售额二百万元,今年分别增加到七十万元和四百二十五万元;社员购买力大大提高,象过去难于销售的缝纫机、单车、手表和呢料等高档商品,现在变成紧俏商品而供不应求,仅今年就销售了手表两百多块,缝纫机四十多台,单车五十多部,高级衣料三万五千多米,电影、电视、图书、报刊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发展蚕桑,活跃山区经济,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抓联产计酬,专业承包,签订合同,有奖有罚。我们为取得更好经济效果,在植桑养蚕上普遍抓了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与劳动者个人的切身经济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不搞大打火,一拉平,大概工,一锅煮,而是多劳多得,超奖减罚。对全区七十个专业场四百八十五个专业组,三千户养蚕户,年初由公社或大队下达计划,推行“五定一奖罚”,(定劳力、产值、产量、工分、成本,一奖罚)的办法,以场核算,年终决算兑现。如云山公社谢山大队,有桑园六十五亩,专业人员十六名过去由于责任管理不细,经济收益不大,去年来,实行“四改”、“六定”,以场核算,改兼职领导为专业领导,改劳力不定为专业固定,改平衡记工为以场核算,改综合场为专业场,在场劳力,按人派活,六定到人,管理比较精细,今年全场产茧由去年四千八百一十六斤上升到一万零二百八十五斤,增长百分之一百一十三点五,比原计划增一千二百八十五斤,成为先进单位。对专业组和专业户,根据植桑面积的大小,苗木的好坏,管理的难易,养蚕张数的多少,产量产值的高低,联产计酬,承包到组到户,签订合同,全奖全罚。全区签订合同三千四百八十五分,任务一千五百担,实际完成一千七百担,超二百担,共付奖金三万六千元。育英大队横岭生产队社员李石佑养中秋蚕三张,定产茧二百一十斤,产值三百五十元,他不顾疲倦,精心饲养,桑丰蚕肥,实际产茧二百七十斤,产值五百五十元,得超产奖二百元,送茧那一天,他高兴地从供销社购买一块上海表,为未婚妻购买了几件上等衣料。
二是发动社员利用“四边”土地植桑养蚕。前些年我们单纯强调集体种养,不敢让社员种桑养蚕,担心损害集体肥了个人,“助长资本主义”,结果产量徘徊在千担之内,单产低,成本高,耗叶量大,大打伙,用工多。通过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四中全会文件,我们认为清除了极左路线的影响,解放思想,在搞好集体种桑养蚕的基础上,允许社员种桑养蚕,不怕社员富,大大调动了积极性,涌现了一大批“广栽百株桑,户养一张蚕,收入一百元”的典型户。今年全区社员在“十边”土上栽桑十五万株,四千户社员(包括集体承包)五季养蚕一千五百张,产茧一千二百担,占到全区总产虽量的百分之五十二。产值二十一万六千元,占全区总产值的百分之五十五。在扶持私人养蚕上,我们做到技术辅导不收费,药物药械送上门,蚕室蚕具自己办。云山公社长仑大队社员李桂香所在的老屋队,二十七户,一百0八人,集体种桑七亩,今年产茧一千0二十一斤,产值一千七百九十七元,她在搞好集体生产前提下,一家三口人,积极种养,自己植桑六百四十株,嫁接二千一百株,育籽半斤,今年养蚕三张,产茧二百一十斤,收入三百八十三元,加上苗木收入一百八十七元,两项合计五百七十元,占家庭付业收入的百分之六十。
三是实行专业化领导,大胆扶持及时解决好具体问题。在组织上我们从区到社队都建立了专业班子,由副书记或大队长、生产队副队长专管,负责蚕桑生产的计划制订,检查落实,技术辅导,经营管理等等,经常总结生产中的经验和问题;对专业班子,每年训练三到四次,学科学,钻技术,讲政策,谈管理,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管理水平。全区各级专业人员一百一十人,懂嫁接技术的七十人,会养蚕的一百0五人,基本上都懂得管理;我们还配备专职培植员十二名,兼职四名,并且办试点十六个,今年先后培训饲养员四次,八百五十人,训练嫁接人员四百三十五名,印发技术资料一千三百八十分。实行了专业化,蚕桑生产中的许多具体问题都及时得到了解决,过去因蚕病影响产量上升,今年及早动手,千方百计调进漂白粉三吨,蚕用氯霉素四万支,蚕网一千多匹,以及其他药械,做到有求必应,大大减少了蚕病的危害,使产茧量大幅度提高;个别穷队困难户,资金不足,我们就大胆扶助,今年发放蚕茧预购定金四万多元,解决了这些队和户的燃眉之急。在收购中,认真执行物价政策,对优质的蚕茧,合理定级评价,按质定价,群众比较满意。
四是开展高产竞赛,评模给奖。”今年经过自下而上的充分讨论,制订了“蚕桑高产奖励办法”共十条,规定总产超千担的公社奖一万元,百担的大队奖五百元,十担的生产队奖二百元,一担的户奖二十元。为保证这一活动顺利开展,今年来开展了三次大检查,三月中旬组织区社领导和技术人员三十人重点检查了嫁接培桑和养蚕的准备工作,逐队逐场具体指导;六月又组织二十五人检查总结春蚕高产典型和夏蚕发种情况;九月分再次组织二十人,进行了嫁接苗验收、头四季养蚕典型和晚秋蚕夺高产。这样一段段查,一季季促,使蚕桑生产环环扣紧,先进的更先进,后进的赶先进,今年技奖励办法共评选先进集体三十九个,模范个人一百二十六名,光荣户二十四户,—一兑现,出了光荣榜,召开了英模大会,发了奖金和奖品折合人民币一万二千元。南冲公社育英大队有八个队,二百四十五户,一千0三十三人,九百四十九亩耕地,在十分复杂的山坡碎岭土植桑六十七亩,今年全大队养蚕一百六十五张,产茧一万0六百一十五斤,比一九七九年增产四千五百九十九斤,增长百分之七十五点五,收入一万八千0八十三元,亩桑产茧一百五十八斤,产值亩平二百七十元,张平产茧六十五点五斤,受奖之后,支书李白波同志表示,在八一年要高产更高产,总产力争一百八十到二百担,产值翻一番,现在正进行冬季培桑,整枝改土,清理蚕室蚕具。
总之,植桑养蚕我们还比较落后,发展不快,个别地方没有因地制宜,去冬今春从高山上向“四边”土上移栽了一千多亩,计划今冬再移栽一部分。在一九八一年,一定进一步突出蚕桑优势,克服种种障碍,争取新的突破,在产量产值上来个再翻番,为四化作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