酃县中村公社心田大队桥上生产队
我们生产队,过去是有名的穷队,一九七二年前吃粮靠返销。用钱靠贷款。一九七二年在公社党委的帮助下,粮食生产开始上升,除满足社员用粮以外,每年还贡献国家五万余斤。随着粮食产量的提高,人平收入由六十多元,上升到一百一十多元,穷队面貌初步有所改变。但由于劳少地多工夫粗,海拔高(4 0 0公尺),全队二十二户,百来个人口,有一百七十一亩耕地其中水田一百六十三点四九亩,全部种粮食,往往顾前丢后,贻误季节,特别是双季晚稻,秋寒来得早,迟插的只有二百余斤,有时甚至失收。由于劳动紧张,靠商品化肥生产,成本高,增产难增收,影响群众积极性。一九七五年粮食生产开始停滞不前,一九七六年倒退,产量产值急剧下降,人平收入只有六十六元,广大社员群众在实际中逐渐认识到农业生产单靠搞粮食难以上去,九七七年春开始我们决心将二十亩每年只能种一季早熟早稻,亩产只有三百来斤的天水田,改种桑树和青苗,以调剂劳力物资,抢住季节,加强管理提高单产;另一方面利用辅助劳力培桑养蚕,增加经济收入。结果这年粮食总产比上年增加二万四千斤,产茧十六担,茧款收入二千七百元,人平纯收又恢复到一百一十多元,通过一年的实践,广大干群认识了坚持以粮为纲,因地制宜,全面发展方针的正确性,几年来,粮食生产一直稳产高产,蚕桑生产也迅速发展,人平纯收上升到近二百元,一年等于过去的三年收入。四年来共贡献粮食十八万多斤,人平一千八百二十斤,蚕茧一百三十一担,人平一点三五担;增收二万余元,生产队添置了手拖二台,还有抽水机、碾米机,机动蒲滚部等农业机械共三十马力,固定资产三万多元,集体经济越来越兴旺,社员生活越来越富裕,全队二十二户,这几年新建屋的就有八户共三十间,社员今年购买缝纫机三部、单车一部、手表五块。
今年在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的指引下,采取专业组养蚕,分户培桑的管理方法,使蚕桑生产有了新的起色,亩桑产茧二百二十斤,亩桑产值三百五十元,总产茧四十四担,比七九年增加十二担,增产百分之三十九,茧款收入七千元,增长百分之五十五。这样的管理方法好处是:(l)分户培桑有利于解决大委期采叶,需劳力多的矛盾,一般采叶都在早晨,保证了叶质新鲜;(2)有利于全面贯彻各项技术措施,如秋夏采叶留柄,保护嫩芽,合理采摘。各项田间管理农活质量也大大提高,讲究实效;(3)充分利用闲散时间挖掘了劳动潜力,今年桑园中耕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工作,多数是利用早晚时间完成的;(4)实行专业组养蚕,稳定了饲养人员,发挥了技术特长,提高了饲养成绩。
我们生产队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以后,植桑养蚕,利用优势,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对国家贡献大了,集体家底富了,社员收入多了。为什么退田种桑后,粮食能年年增产,主要原因是:调整了农业内部结构,错开了农活季节,能集中劳力保证粮食季节,加强管理,大幅度的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另外,把农业经济搞活了,有足够的资金供给粮食生产的需要,使粮食生产不受资金不足的局限而发展。我们决心在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继续提高蚕茧产量,明年准备在今年分户培桑的基础上实行小蚕共有,人蚕到户的饲养管理办法。这样有利于解决饲养数量多、蚕室、蚕具少的矛盾,同时也解决了大蚕期需要劳力多的困难,进一步加强生产责任制,挖掘劳动潜力,争取到八五年实现四户二亩桑,亩桑三担茧,收入一万元,为人平纯收入四百元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