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湘乡县委多种经营办公室
(-)
我县有九个区(镇),四十六个公社,七百一十个大队,六千九百四十个生产队,一十七万一千农户,六十九万七千农业人口,耕地面积七十万亩,其中旱土十万亩;山地一百四十多万亩,水面一十四万亩,河堤、溪沟、渠道、空坪隙地等“四边”地约六万亩。这是我县发展蚕桑生产的自然优势。
一九六五年前,我县植桑养蚕还是一个空白点,从一九六六年开始试养,这年养蚕一张,产茧五十斤,在后逐年发展一点,到一九七六年全县养蚕一千零六十三张,产茧七百四十七担;一九七七年养蚕发展到一千六百五十五张,产虽达到一千担,比一九七六年增长百分之三十三点八;一九七八年产虽一千三百一十担,比一九七七年增长百分之三十一I一九七九年总产虽二千零三十一担,比一九七八年增长百分之三十七;今年养蚕共五千六百一十六张,总产虽二千七百担,又比上年增长百分之三十二点九,近三年来,每年递增百分之三十以上。现在全县已有桑园面积九千一百多亩,其中成林桑五千亩左右。植桑养蚕的公社有三十六个,其中五百亩以上,产茧一百担以上的公社有八个,植桑养蚕的单位有五百个,在植桑养蚕发展的基础上,一九七九年开始办了苏坡、月山两个缫丝厂,共一千二百绪,苏坡缫丝厂开始投产,产了生丝三吨,其中出口丝一吨,品位达到3A—5A,今年生丝任务一十二吨,其中出口丝五吨;月山缫丝厂在今年开始投产,其生产的品质也良好。总之,我县蚕桑生产是一个发展的形势。
(二)
我县地处丘陵,土地潜力很大,气候条件优越,每年降雨量在一千二百毫米左右,无霜期有二百七十多天,年平均气温18——20度,最低的冰冻期气温没有低于零下五度,很适宜于蚕桑生产。十几年来,我县蚕桑生产虽然有了一些发展,但是速度慢,步子不快,特别是在“四人帮”横行的年代里,我县蚕桑生产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这十年时间,全县仅养蚕三千五百七十五张,产茧一千四百零四担。为什么蚕桑生产上不去呢?我们通过调查分析,原因在三个方面:一是受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是非界限不清,把粮食生产和植桑养蚕对立起来,把发展蚕桑生产当作“以钱为纲”、“以副伤农”来批。二是对农业内部比例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正确处理粮、桑之间存在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只担心粮食上不去,忽视蚕桑生产的发展,甚至挤掉蚕桑。三是没有从小农经济的狭隘思想中解放出来,不尊重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规律,不讲求经济效果,致使较好的自然资源和自然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和发挥。
怎样来充分发挥我县的自然优势,加速蚕桑生产的发展步伐?从去年来,我们在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联系实际,认真学习党的政策,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根据我县自然优势和植桑养蚕上的薄弱环节,狠抓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三中全会公报指出:“我国农业近二十年来发展不快的原因之一是: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方针得不到重视,执行得很不好;目前农业内部的结构,偏重粮食种植业,忽视经济作物种植业和林、牧、副、渔各业,整个农业生产的发展很不平衡,很不合理,农业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很薄弱,同人民需要和四个现代化的需要之间存在着极其尖锐的矛盾,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尽快地有计划地改变这种情况。”从去年来,我们组织广大干部和群众认真学习三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发展农业两个文件,深入揭露发展农业生产上的矛盾,使大家认识到如果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能植桑养蚕的地方本植桑养蚕,多种经营就不能大上,农业就不可能有很大发展,人民生活就不可能有很大的改善。要使整个国民经济持久地、按比例地、高速度地发展,必须坚持贯彻执行三中全会精神,积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因地制宜主攻这个见效快,收益大的蚕桑生产。
在深入学习贯彻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同时,我们开展大宣传、大发动、大造种桑声势。这两年来,县委对全面发展农业生产、多种经营要主攻蚕桑进行了多次的专门研究,反复的动员:一是去年八月县委召开了县、区、社三级干部大会,专门贯彻了地区多种经营会议;同时县委还发出了:“关于开展多种经营,加强基地建设的决定”。二是去年十二月县委在白田区召开了多种经营现场会,开展了队队多种经营收入人平超百元活动,还批发了县多种经营办“关于在全县深入开展队队多种经营收入人平超百元活动的报告。”三是今年元月上旬召开了区、社国家干部会,总结领导农业生产的经验,全面表彰了粮食生产、多种经营等方面的先进典型,进行一次全面贯彻农业生产方针的再动员再教育。四是在春节以后,召开了一千多人的区、社、大队和部分生产队干部向富裕社队进军的动员大会。五是今年九月底召开了农业基本建设会议,把蚕桑生产列入农业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六是今年十月底全县召开了四级干部大会,就进一步如何发挥自然优势,把蚕桑生产搞上去作了再次动员。七是今年夏季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领调查组深入泉塘、东郊公社进行了两次大的农业经济分析。除这些全面性的大发动之外,在蚕桑生产上,今年召开了蚕桑专业会议五次,还印发了“植桑养蚕十大好处”的宣传布告二千份,组织了区、社的区长、社主任或副书记及县级有关单位负责人六十人,二次赴四川参观学习蚕桑生产经验。通过这些活动,广大干部和群众对植桑养蚕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积极性有了充分的调动,各级作到有专门班子抓,由县委的二把手挂帅,组成多种经营领导小组,确定一名常委具体抓,县政府由一名副县长专管多种经营,多种经营办公室的领导和干部由原来的三人,充实到一十人,各有关局和公司都明确一名局长或副局长,经理或副经理专门抓,这些局、公司都成立专抓多种经营的生产股(组),增配专职干部,九个区镇四十六个公社都明确了一名副区长、副主任或副书记专职抓,区社也都成立了多种经营领导小组,重点区社配备了蚕桑专干二十七人,生产大队也明确了大队长或副书记专管。这样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做到既分工又协调地把蚕桑生产发展起来。
第二,抓好基地建设。在大宣传、大发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本着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原则,从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实现农业区域化,专业化创造条件出发,通过上下反复讨论,制订了全县发展多种经营基地建设规划,确定桑、茶、果为主攻项目,桑园现有九千一百亩,八一年发展一万亩,八二年发展一万亩,八三年发展一万亩,全县到八五年桑园发展到五万亩,建立以苏坡、潭市、沙田、湖山、双江、桂花、中沙、洪搪、栗山、金获、茶水、崇山、毛田、山枣、东郊、棋州、乐山、仁厚、金石、新研、月山、轧桥等二十二个千亩以上的蚕桑基地。去冬以来,从县机动财力拨二十万元作无息贷款扶植经济作物的发展,去冬今春新发展桑园每亩补助一十元,验收后付款,已验收栽桑育苗共二千一百一十一点六亩,拨付现金二万一千一百一十六元。今年对苏坡、月山、太平三个蚕场,一千二百亩面积,已投资五万三千三百元,对沙田公社从新大队等五十六处蚕场,面积三千三百二十六亩,贷给低息贷款三十一点三万元,解决水利建设,尽快使这些基地增加经济收益,取得了经济上的主动权,使社员增加收入,得到实惠,进一步调动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
第三,认真贯彻农村经济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促进蚕桑生产的发展,加快蚕桑生产的发展步伐。把自然优势和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和挖掘出来,关键在于落实党的政策。我们在政策上注意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遵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强调生产队有权选择最经济合理的办法,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果,强调发展蚕桑生产必须以生产队为基础,不搞平调土地和劳力;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前提下,按照蚕桑生产的具体情况,建立生产责任制,推广“四专”的办法,有的责任到组,有的责任到户,有的责任到人,使蚕桑生产向专业化发展。为了把发展蚕桑生产的责任制建立健全好,我们总结了潭市公社大评大队蚕场养蚕责任制的经验,向全县进行了推广,同时要求每个植桑养蚕单位都要搞责任制,都要把发展集体经济和社员的物资利益联系起来,克服“坐大船”,随大流的现象,纠正按劳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我们全县今年五百个植桑养蚕的单位,大多数搞了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社员植桑养蚕的积极性。
第四,部门积极支持扶植社、队发展蚕桑生产。供销部门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蚕桑生产。他们从一九七六年开始,每年雇请农民技术员五十人左右,每年农民技术员工资费用支出在四万元左右。从今年开始,区社还配备专职蚕桑青工二十三人,辅导蚕桑技术。其次在种子种苗上,一是积极组织货源,二是不计利润,不算运杂费用,倒贴成本来支持生产,如桑子今年从广东调进一千二百二十斤,每斤进价为一十一元,只作半价卖给生产队。这几年来共调进桑子达六千斤,调进桑苗七百万株,贴成本运杂费用达五万元左右。水利部门今年专门抽出水利干部二人,雇请农民水利技术员二人,搞蚕桑等经济作物的水利建设,今、明两年水利投资三十万元,用于蚕桑水利建设的就达七万八千八百元。农业银行积极发放贷款扶植蚕桑生产,今年仅水利喷灌贷款一百零五万元,其中蚕桑贷款达三十三万元之多,今年县里还下达蚕桑生产奖售化肥达一万担,下拨蚕桑建设用的木材达三百立方,楠竹二万根,有力地支持和扶植了蚕桑生产的发展。
第五,积极推广先进技术,狠抓科学植桑养蚕。如潭市公社大坪蚕场的萎缩病,通过几年的防治,今年经地区科委鉴定已经控制下来,全县范围内积极推广炕房养蚕和小蚕共育,使炕房养蚕和小蚕共育有了进一步的扩大,全县炕房由去年的四十六处发展到今年的六十处。沙田公社今年春蚕共有二十一个单位,分片共育春蚕九十一张,平均张产茧量达八十一斤,高于全县平均水平。我们还继续扩大推广优良簇具的作用,今年下拨簇具改进试验费三千多元,使蚕茧的质量逐步得到了提高。如东山公社使用拆簇,今年春茧的均价在二元以上。我们总结推广了沙田公社曲尺塘生产队亩产茧二百零七斤的技术措施,正确指导了全县如何提高亩桑产虽量,使全县亩桑产英量水平有所提高,曲尺塘亩桑产茧提高到二百二十六斤,东山公社东岸二队由去年亩产茧一百五十八斤,提高到二百零八斤,科学植桑养蚕上取得了一些成果,对发展蚕桑生产起了促进作用。
通过近两年来的工作,我县蚕桑生产的速度比较快了一点,也收到了一些好的效果,全县现有桑园面积九千一百多亩,其中去冬今春新扩了一千六百多亩,今春育苗五百一十八亩,有出圃实生苗八百万株左右,今春还嫁接桑苗八十多万株,成活率达百分之九十。全县养蚕单位去年是二百七十二个,今年增加到五百个,发种总数去年是三千五百二十一张,今年增加到五千六百一十六张,增长百分之六十,产茧量去年是二千零三十一担,今年达二千七百担,增长百分之三十二点九,投放金额达四十万元。去年百担茧以上的公社只有五个,今年增加了八个,其中四百担以上的有苏坡公社,二百担以上的有潭市、沙田公社,全县户平一担茧的生产队有沙田公社从新大队曲尺塘生产队,金数公社民主大队寨子湾生产队和竹元大队大屋里生产队,谷水公社枚花六生产队等四个队。白田区一九七四年开始植桑养蚕,通过两年的努力,蚕桑生产上得很快,发展速度居全县第一位,产茧量跃居第二位。今年这个区有桑子二百零八亩,相当于全县的百分之四十,嫁接成活桑苗占全县百分之二十多,去冬今春新扩桑园六百三十亩,占全县新扩面积百分之四十,今年产茧五百七十四担,比去年三百二十五担增长百分之八十,按投产桑园计算亩平产茧量达八十斤。苏坡公社是个老蚕场也有了新发展,这个蚕场是一九六六年开始植桑养蚕的,蚕茧产量不断上升,去年产茧三百担,亩平达到一担茧,去冬今春新扩水田桑园八十亩,今年产茧三百四十担,持续大面积达到亩平一担茧,全场总收入六万多元。潭市公社小车大队蚕场,一九七四年开始植桑养蚕的,现有桑园面积二百一十八亩,共栽桑一十三万二千六百株,其中成林桑七万五千株,今年养蚕二百三十二张,产茧一万二千五百八十斤,收入二万零五百六十二元,产茧量、茧款收入均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四十八,全大队三百三十七户,一千一百九十人,达到户平茧款收入六十一元,人平茧款收入一十七点二七元,蚕桑生产的发展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社队广开了生财致富的门路,加速了富裕社队建设的进程。
(三)
为了充分发挥我县的自然优势,尽快使农民富裕起来,使集体分配给社员的纯收入有一个大幅度提高,就必须加速蚕桑生产发展的步伐。
蚕桑生产,县委和县政府已当作见效快、收益大的主攻项目,规划在现有九千亩的基础上,大干两、三年,每年发展一万亩,到八五年实现五万亩,产茧三万担。其具体措施:
一、着眼长远,狠抓当前。当前就是抓好今冬明春桑园建设规划落实。今冬明春打算发展一千个生产队,栽桑千万株,扩种一万亩面积。县里最近连续召开了农业基本建设会议、四级干部会议及蚕桑专业会议,由上而下,上下结合,签订合同,一个队一个队抓落实,目前已与浙江省挂钩,调进桑苗五百万株,加上自己的可栽七至八千亩,不足部分用自己八百万株实生苗,每亩栽四千株,千方百计保证万亩桑园的实现。
二、抓好明春采子育苗,加速桑园建设步伐。全县要发展到五万亩桑园,大约需要三千多万株桑苗,就必须下决心立足于自力更生,自繁自育来解决。县委决定明春有好桑苗二千亩,八二年、八三年再抓二年育苗,就能保证五万亩桑园建设规划的实现。
三、培训好技术人材,讲究科学植桑养蚕。我们打算重点区社配备蚕桑专干,植桑养蛋大队配备蚕桑辅导员,并组织培训。县委还打算区社抓多种经营的副区长、副主任或副书记组织培训蚕桑等多种经营业务技术,做到专业化,领导好多种经营生产的发展。
四、进一步完善、全面推广生产责任制,因地制宜地推广责任到组,责任到人,责任到户的“四专”办法,使蚕桑生产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五、抓好桑园基地建设。在桑园建设问题上,我们提倡建立适当集中的稳产高产骨干桑园,形式上提倡以生产队为单位发展蚕桑生产,在这些基础上逐步解决水利喷灌,保证稳产高产,达到二户一亩桑,户平一担茧。
总之,我县蚕桑生产在省委、省人民政府和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之下,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很不相适应,与各县比较差距还很大,具体说,我们发展速度慢、产量低、质量差,具体工作跟不上,还有些具体工作和认识问题需我们采取积极措施去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