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总结经验 大力发展蚕桑


               湘潭地区多种经营办

  近年来,我区的蚕桑生产不断向前发展,一九七六年产茧五千二百六十担,一九七七年产茧七千一百零二担,一九七八年产茧八千八百八十担,一九七九年产茧一万一千零五十三担,一九八0年产茧一万三千零三十一担,年平均增二干担以上。现有桑园面积三万五千五百多亩,其中成林面积二万零八百多亩。公社办蚕场六十三个,桑园面积九千八百四十二亩,大队办蚕场四百三十个,桑园面积一万五千二百亩。生产队植桑的一千一百四十六个,桑园面积一万零五百四十九亩。从植桑养蚕单位,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这三方面的数字来看,都是直线上升的。但是,上升幅度不大,发展不快,与先进地区比较差距更大。为了加快蚕桑的发展步伐,一九八0年九、十两月,地、县抓多种经营的负责同志和区、社负责同志二百二十多人,先后六批赴四川省参观学习蚕桑生产。在学习四川经验的同时,认真总结了本地发展蚕桑生产的经验教训。大家一致认为,要把蚕桑搞上去,必须解决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要大力发展蚕桑,必须解决好认识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好各级领导的认识问题。一九七三年我区仅有蚕茧八百零八担,这年春天,王震副总理来我们地区检查工作,了解了蚕桑的发展情况,建议我们地区把发展蚕桑生产作为出口的大宗商品来抓,地委非常重视这一意见,随即作规划,召开了发展蚕桑生产的八十个重点公社责任人会议,并在一九七四年秋天组织了地、县、区、社七十个负责同志到江、浙参观学习,其中浏阳县四十人,重点是解决对发展蚕桑生产的认识问题。各级领导把发展蚕桑生产作为多种经营生产的骨干项目认真抓,三年时间蚕茧增加六倍。浏阳、湘乡、酃县的县委负责同志亲自办蚕桑点,如湘乡县委副书记左湘华同志一九七六年到新桥公社江田大队江田湾生产队办点,帮助这个生产队利用河滩植桑二十亩,第二年蚕茧收入就有六百多元,第三年达二千四元,今年五千五百元,全队茧款收入户平一百三十元,人平三十元。但是,认识问题并未完全解决,往往是一部分人解决了又有另一部分人不重视它。如礼陵县黄沙公社石湾大队原来一名区委委员在这里办点,一九七四年利用河洲植桑一百一十亩,一九七七年养蚕五十四张,产茧三干一百五十斤,收入币五千元。一九七八年公社一名副书记在这里办点强行毁桑种粮,将一百一十亩桑树全部挖掉。王仙区原有桑园面积两千多亩,现在只剩下两百多亩,原来年产茧两百多担,现在只有二十多担,对此,群众很有意见,他们说“一个书记一道法,前面栽后面挖”。湘潭县茶恩寺公社原来是蚕桑生产发展较好的一个公社,粮食上来了,蚕桑也上来了,省、地县各级领导多次表扬他们抓粮食有干劲,他们背上了“粮食先进”的包袱,下年再上怎么办?只好挖桑园。一九七八年公社负责同志在繁田大队桥边生产队召开了毁桑改田的现场会,将已受益的十多亩好桑园全部挖掉,致使全社三百多亩桑园挖掉了两百多亩。蚕茧产量由七十多担下降到五担。去年冬地委召开全区公社书记会议,为改变生产单一化,改变农业内部经济结构,提出了粮食、多种经营、社队企业三个要大上的奋斗目标,并明确规定粮食面积不能减少,提高单产,稳步发展,开荒和扩大的耕地主要用于种植经济作物。今年三月,地、县各级召开多种经营生产会议,提出了建设富裕社队的奋斗目标,并把发展多种经营生产作为建设富裕社队的重大措施。因此,蚕桑生产又有了位置。特别是通过四川省的蚕桑生产以后,大家总结了发展蚕桑的十大好处,广泛宣传,各级领导深刻地认识了发展蚕桑的广阔前景,在抓法上也大不一样了,湘乡县县长李伯胜同志亲自抓蚕桑,除召开了六次专业会议以后,在区、社书记会议上反复讲蚕桑。号召全县人民要为一九八五年产三万担蚕茧而努力奋斗,并决定每发展~亩新桑园,由地方财政补助十元苗木和肥料费。一九八0年,全县共补助二万一千多元。郧县县委副书记段寿宜同志带领一班人参观四川、广东的蚕桑以后,亲自抓规划布局,经过县委讨论,全县计划植桑两万亩,其中拉一万亩低产稻田植桑,由于领导重视,不少地方的基层干部和群众也充分发动起来了。预计全区在今冬明春可新建桑园一万亩以上。
  (二)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一九七七年我区桑园面积曾发展到五万九千六百多亩,除领导认识上的片面性,毁桑种粮五千多亩外,有一万五千亩左右是属于布局不合理造成了浪费。有的栽植在缺水的山岗上,土层浅,无有机肥,有的是一轰而起,质量低劣。面积过大管理工作跟不上。当时有人有异议,虽然是下边搞的,但我们也存在着一种“不给群众运动泼冷水”和“先占上地盘,后加强培管”的想法,这实际上是思想上的主观主义和生产上的瞎指挥。从当时看,搞所谓“人造平原”干劲足、进度快。实际上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影响了蚕桑生产的向前发展。去年不少地方又搞一轰而散。如湘潭县柱塘公社蚕桑场三百多亩,下放给生产队没有做好思想工作。下放后被全部挖掉了。要抓好规划布局,一切从实际出发,严格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对我们来说,这个教训是很深刻的。从今年起,我们针对各种场子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了整顿和提高的措施。一是近水源的冲积壤上和利用河洲开造的桑园,主要加强领导,完善生产责任制。整顿提高;二是面积过大的山坡丘陵桑园,应该退出长期生长不良和不宜植桑的一部分,留下生长较好的一部分,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解决水利问题,重点培育。凡是有组织有领导地整顿好公社大队蚕桑场,有计划又积极发展生产队新桑园的县、蚕茧产量就能大幅度地稳定上升。如湘乡县一九七四年以前仅有两个公社和三个大队办了蚕桑场。五个养蚕单位共产茧四百多担。一九七六年有一十三个公社和一十八个大队办了蚕桑场。现在这些场子都得到了巩固。一九八0年产虽一千担。占全县蚕茧产量的百分之三十五。一九七四年冬开始生产队植桑。现已发展到四百六十九个生产队。一九八0年产茧一干七百多担。占全县蚕茧产量的百分之六十五。鉴于公社、大队办蚕桑场土地、劳力、资金和有机肥等问题难以解决,今后发展蚕桑的重点应该放在生产队。发展生产队的小桑园,一般要求在十亩以上。因为桑园面积太少。在产值中不能形成拳头。容易被人忽视。同时,又不便于建立专业队,不利于加强培育管理。根据调查,全区宜于植桑的生产队一万个左右,占生产队总数的四分之一,如果每队十亩,全区就是十万亩,按亩桑一担茧,全区就可达十万担茧。现在,这个规划数字已落实到各县,各县也正在落实到社到队,一个地区植十万亩桑,首先必须解决土地不足的矛盾。况,主要是充分利用河洲、河堤、被土、渠道及少量水稻低产田。今后,除继续利用这些土地外,还必须大力推广四川经验,充分利用边地,走边地和基地相结合的道路。如茶陵县规划一十八个公社植桑,其中林江两岸九社一农场建立连片桑园二十六处,共三千亩,其他公社充分利用边地建立五百个生产队的小桑园共三千亩。一九八一年全区计划新扩生产队一级的桑园一万亩以上,育苗五千多亩。推广四川育苗“三个舍得”的经验,各县都打算拉一部分好田好土育桑苗,建立稚蚕和骨干桑园,以保证植桑养蚕的稳定发展。以后每年育苗一万亩,连续抓几年,为蚕桑大发展打好基础。
    (三)抓好典型,落实规划。发展蚕桑生产不能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一声号召,一轰而起,必须采取积极稳妥的办法,抓好典型经济示范,循序渐进,一九七三年到一九七八年,全区从广东、浙江调回桑子一万多斤,有相当一部分是用行政命令的办法分配下去的。其结果是年年育苗不见桑,规划不能实现。事实证明,只有抓好典型,发挥示范作用,才能使规划落实到实处。
  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我们重点推广了浏阳县北圣公社马战大队江背生产队、大江大队后龙生产队和湘乡县苏坡公社植桑养蚕经验,先后在这些地方召开了多次现场会议和组织参观学习,把江背、后龙、苏坡的经验传遍全区。这几年,各县也有了自己的典型。如酃县中村公社心田大队桥上生产队二十二户,九十九人,一百四十九亩耕地,一九七六年总产粮食一十万雾七千九百五十七斤,人平纯收入六十六元,一九七七年利用二十亩高岸田植桑后,粮食和蚕茧产量年年上升,一九八O年总产粮食一十四万二千斤,产蚕茧四十四担,人平纯收入一百八十多元。比未植桑前增涨两倍,这二十亩桑园过去每亩产稻谷四百多斤,收入七十多元,现在每亩收入三百五十元,亩产值增涨六倍。全队人平蚕茧收入一九七九年五十多元,一九八0年七十多元。县委多次组织公社书记和大队干部到该队参观学习,在这个典型的带动下,全县已有一百零五个单位植桑二千九百六十亩。其中有六十八个生产队植桑一千三百三十亩。湘乡县沙田公社从新大队曲尺塘生产队一九七四年利用河堤植桑一十九亩,茧款收入成为生产队里的重要依靠。一九七八年四千七百元,一九七九年六千四百元,一九八O年七千七百元,亩平收入三百六十八元。去冬白田区委抓住了这个典型在全区大力宣传推广,并组织全区大队干部到曲尺塘生产队搞调查,现场听取群众意见。由于方法对头,今年全区新建桑园六百亩,青苗五百亩,现又规划一九八一年扩桑一千亩,育苗三百亩。预计这个区的蚕茧产量一九八一年可以超干担,一九八二年可超二干担,湘潭县石鼓公社欧冲大队献背生产队一九七八年春栽桑一十七点五亩。当年蚕桑收入一千九百元,亩平近百元,一九七九年蚕桑收入三千多元,亩平两百多元,带动了邻近的黄金生产队一九七九年栽桑一十一亩,当年蚕桑收入一千九百零三元,亩平一百八十元。今年这个队又新栽桑四亩,合计一十五亩新桑园养蚕三十张,产虽一千八百七十二斤。收入三千五百元,亩平收入二百三十元。青山桥区委抓住这两个典型在全区广泛宣传。现在,群众充分发动起来了,把大力发展蚕桑作为建设富裕社队的主攻方向。计划一九八一年育苗一千亩,栽桑一千亩,基层干部深有感慨地说“行政命令行不通,典型导略就是灵”。
    (四)落实政策,讲究效益。蚕桑问题,从根本上来讲是一个经济利益问题,必须靠落实党的的各项经济政策,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蚕桑生产才能高速度地向前发展”
    1、关于蚕桑和其他作物的比价问题。浏阳县北圣区是我区蚕桑生产的重点区。在一九
七八年以前,发展速度较快。去年以来出现了毁桑改种现象。有的反映说:“粮食提高了
价,种桑不如种粮”,这个区的粮食亩产过一千二百斤,按议价亩平收入可达二百四十元。蚕茧亩平均过百斤的亩产值也只有一百六十多元。去年全区总产蚕茧一千二百六十一担,今年下降为一千一百零九担。北盛公社新江大队新江生产队一九七五年植桑一十二亩,亩平茧款收入一百六十多元。当时,亩产粮食一千斤,茧价高于粮价,积极性很大。去年,粮食亩产达到了一千五百斤,按议价粮算亩平收入三百元,感到养蚕收入太低,将一十二亩桑园全部挖掉。其中八亩种粮,四亩改建鱼池。今年,这个区又反映“种桑不如种烟”,烤烟季节短,管理易,平均亩产值都在二百元以上,还可以生产一季粮食。又如普迹公社元霞大队是浏阳县委发展蚕桑的点,一九七七年有桑园八十二亩,社员群众看到有的队种柑桔收入大,亩平产值五百元以上。去年他们挖掉了桑园四十亩种柑桔。现在,各县打算走农工联合的道路,实行工业利润返还来挽救蚕桑,发展蚕桑。
    2、关于收购政策问题。我区的蚕茧均由基层供销社收购,近年来每百斤茧的均价情
况:一九七五年129.34元,一九七六年131.21元,一九七七年131.32元,一九七八年133元,一九七九年提价后为 164.46元,一九八0年到中秋蚕止166.91元。现在,农民反映养蚕不合算,供销系统也反映经营蚕茧不合算。今年,攸县棉麻蚕茧公司六月十五日发运一批春蚕茧到津市丝绸厂,共三百二十四件,计重一万五千三百四十二斤,金额六万八千二百五十九点三七元,运到长沙毛家桥仓库停放三十二天才转运到津市丝绸厂,直到八月七日验收,按原重少二百四十八斤,亏损金额二千四百四十一点八五元。背付银行利息五百多元。酃县农产品公司也反映今年交运津市丝绸厂的蚕茧到现在尚未结算,除背付银行利息外,经营蚕茧亏损一万多元。又如湘潭县农产品公司今年收购春蚕茧四百六十九担,投放金额八万四千八百五十二点九二元,给各区百分之三手续费二千五百四十五点五九元,县公司提百分之二手续费一千六百九十七点零六元,运杂费九百三十八点一二元,烘烤费三千三百五十一点四元,两个月资金利息七百三十三点五元,合计付出九万四千一百零八点五九元,交湘潭市丝绸厂结算为八万两千零七十六三三元。亏一万二千零三十二点二六元,据浏阳县农产品公司反映,他们收购的蚕茧交北盛丝绸厂。一九八0年夏蚕交干茧一万九千零九十斤亏四千六百二十七点九元,早秋交干苗二万七千四百二十一斤亏八千六百
二十二点七元。抵除春茧盈利八千元,尚亏五千二百多元。我区的蚕桑生产,在县以下主要靠供销系统抓培植发展,我们认为必须迅速研究解决好这些矛盾,以利生产发展。
  (五)专业承包,科学培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地在植桑养蚕上推行了专业承包联产计酬的责任制,效果非常显著。一种是专业承包到组,如湘乡县潭市公社高合大队一九七六年植桑三十亩,一九七九年十六人养蚕二十四张产茧一千五百九十二点五斤,收入一千三百九十五点六二元,一九八0年包给九个妇女,既培桑又养蚕,定包产值三千二百元,以每一点六元记工一个,共包工二千个,超产部分以百分之四十奖发现金,百分之六十按一元记一个工,签订合同后,九个妇女团结战斗。认真学习技术,精心饲养,全年养蚕五十二张,产茧二千九百八十四斤,收入四千七百八十七点四九元,与一九七九年相比,人员减少七个,产值增加一倍,超过承包产值一千五百八十七元。养蚕十个月期间,人平记工三百二十六个,另得奖现金七十元。又如浏阳县永安公社蚕桑场一九七九年三十五人饲养五十四张,产茧三千八百零二斤,收入六千七百三十九元。一九八0年包给二十人专养。实际养蚕一百五十一张,产茧九千二百一十九点五斤,收入现金一万七千一百零八点八三元,承包后的饲养张数,产茧数和收入金额均比上年增加两倍。二种是专业承包到人,如攸县老君潭公社小集大队上街生产队一九七五年新开桑园一十八亩。一九七九年养蚕二十八张产茧二千零三斤。收入现金三千四百八十八元。今年,生产队实行专人培桑,分户包养,充分利用社员家庭房间和工具,既解决了蚕室蚕具不足的矛盾,又加强了养蚕人员的责任心,全年共产蚕茧二千八百零七点三斤,收入现金四千九百五十一点三六元,亩平收入二百七十六点一八元,另外还会种黄豆收获一千五百斤。但是,在推行专业承包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培桑养蚕技术较好、责任心较强的人员,建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专业班子,以利于不断加强对桑园的培育管理和不断提高养蚕技术水平,不断夺取高产,湘乡县潭市公社大坪大队蚕桑场有桑三万八千株,一九七九年推行承包责任制,二十二人养蚕一百六十四张,产茧一万一千五百五十九点五斤,比七八年产茧八千九百斤多二千六百五十九斤,收入一万九千九百一十八元,除超记工分外,人人得奖。因养蚕人员得了利,其他人员也“眼红”,吵着下年要“拈勾”养,除场长、会计外二十七个养蚕员又抬上了勾的仅一人,由于今年三月八日才开始上人,桑园培管迟,叶质差。养蚕技术不熟,春蚕煤气中毒死亡一十四张。全年收入减少一千三百五十三元。他们总结这一教训以后,决定一九八一年再不搞轮养或“拈勾”了。
  要使蚕茧产量迅速上升,科学植桑,养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九七六年,地区农校开设了一个蚕桑班,录用蚕桑干部一十五人。近年来,地、县各级都举办了蚕桑训练班。同时,每年雇请了近百名的蚕桑技术员。到各场队辅导植桑养蚕的科学技术。因此,群众中科学植桑养蚕的水平大有提高。但是,时间还不长,科学技术还不够普及,熟练地掌握这门科学技术的人材还不多。因此,每年病蚕死蚕不断发生,特别是夏秋蚕病蚕、死蚕的比重较大,如今年的晚秋蚕,全区共饲养四千二百六十九张,发病和死亡的二千一百多张,原预计产虽二千一百三十担,实产一千一百六十五点二担,比原预计减少一千担。影响了全区全年一点五万担产茧计划的完成。但是,科学管理较好的单位,各季蚕茧都是直线上升的,如湘乡县东山公社东岸二队一九七八年养蚕一十九张产茧一千二百五十斤,收入一千六百二十四元,一九七九年养蚕三十七张,产茧二千三百八十二斤,收入三千七百五十九元,一九八0年养蚕五十二张,产茧三千一百二十斤,收入五千二百一十元,亩桑产苗二百零八斤,亩平收入三百四十七元。在科学技术上除养好春蚕外,主要是狠抓了夏秋季培桑和夏秋蚕的饲养技术。该队一点五万株(折一十五亩)河堤桑,一九八0年穴施碳按八千斤,硫按一千二百斤,尿素三百斤,钙镁磷二千斤,折合亩平施纯氮一百一十七点四斤,纯磷二十一斤,共中叶五万三千二百斤,肥料比上年增加百分之三十,叶量比上年增加百分之三十三,虽量比上年增加百分之三十一点三三。全年夏秋蚕饲养王十九张,与春蚕一十三张比较为三比一。由于桑叶质量好,养蚕期严格消毒防病,保证了夏秋蚕高产,夺得了全年高产,如何饲养好夏、秋蚕,在技术上是我区应该突破的重点。
  (六)加强领导,部门配合。蚕桑是多种经营的骨干项目。今年,地、县各级都确定了一、两名主要负责同志主管多种经营。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了对蚕桑生产的具体领导。计委、多种经营办”农业、供销、外贸、轻工、水利、银行和社队企业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党政领导的统一安排布署下,解决蚕桑生产,收购和加工中的有关具体问题。近年来,地计委每年安排多种经营用木材一千米以上,其中有一半以上是用于蚕桑。农业部门主要是与供销、多种经营办密切配合举办技术训练班,到各地巡回辅导技术,调查研究,总结典型,制定规划,提供措施,为各级领导抓蚕桑生产当好参谋。地区农业局经作科配有两名蚕桑技术员,地供销社设有生产培植科,地棉麻烟茧公司设有培植课,都把蚕桑纳入了重要的生产内容。一九七九年和一九八O两年,地区水利局和农业银行投资,贷款支援社队,搞好经济作物喷灌建设。其中安排桑园喷灌面积四千七百三十亩。如湘乡县沙田公社村湾树生产队利用河堤植桑一十六亩,今年上半年银行微息贷款一千三百元买喷机,饲养夏秋蚕期间,晴隔三天喷一次水,产叶量比去年增加一倍。蚕茧比去年增加一点五倍,茧款收入三千四百一十八元,比上年一千三百八十元多二千零三十八元,归还了上半年的贷款一千三百元,还比去年多七百多元。
  县、社供销系统既抓收购,又抓生产。不少单位,工作认真,切实解决各项具体问题,有力地推动了蚕桑生产。如湘乡县农产品公司除一把手亲自抓蚕桑以外,有一名付职专抓。除公司本身安排两名技干和五名技工抓蚕桑外,今年又代县供销系统培训蚕桑青工二十三名。全县每年雇请四十多名蚕桑技员到各重点蚕场辅导技术。去年,县委安排他们调回桑子一千二百斤,为支援社队发展蚕桑,每斤进价一十一元,每斤售价五点五元,这一项共贴八千多元。浏阳县永和镇供销社除经理亲自过问抓生产以外,专门安排了两个培植付经理和五个培植员。他们当公社党委的参谋,重点抓蚕桑,积极解决各项具体问题,蚕桑上得很快。一九七四年开始培桑全镇五个大队都办了蚕桑场,有二十五个生产队建立了小桑园。共有桑园面积三百三十九亩,今年养蚕七百六十四张,产茧四百一十三担,收入七万三千二百六十二元。亩平产茧一百二十一斤,亩平收入二百一十五元,全镇又计划今各建立新桑园四百亩。八一年产茧八百担。轻工和社、队企业主要是扶助县、社丝绸厂搞好丝绸加工。
  我区的蚕桑生产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问题也还不少。主要表现在面积小、速度慢,科学技术水平不高。单产低,收入低,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尚未充分发动起来,我们决心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继续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各项问题,把全区的蚕桑生产,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