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城关镇澹阳大队
我队位于澧水中下游,地处澧县城关镇南郊,有八个生产队,三百七十五户,一千六百四十二人,劳力七百五十三个,耕地六百四十二亩,其中桑园六百亩,以植桑养蚕为主。
一九七九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五届人大精神指引下,在镇党委的直接领导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辅导下,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的两个文件,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落实有关发展蚕桑生产的各项经济政策,抓科学植桑养蚕,夺取了全年蚕桑生产的新丰收。共养蚕一千三百二十四张,产茧六百一十八担。总产比七八年增长百分之四十二点四,比历史最高的一九七O年增加三十五担。全年农付业总收入四十万元,比七八年增长百分之十八,人平纯收入一百六十元。广大社员无不欢欣鼓舞。
回顾一九七九年夺得蚕桑生产的较好收成,我们体会抓了以下几点工作:
端正思想认识狠抓措施落实
七九年初,镇党委给我们分配上交蚕茧六百担的任务后,在部分干群中,产生了三种情绪:一是认为七八年蚕茧产量基数高,增长幅度大,再上有困难,不敢上;二是蚕室蚕具不齐全,缺口大,条件不具备,难得上;三是多产茧不能多吃粮,社员口粮标准低,怨政策不落实,不想上。因而出现了弃农经付和打算毁桑种粮的倾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深入调查研究,召开干部、群众、技术员座谈会,认真后、结经验教训,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一致认为,只要我们主观努力,完成任务的有利条件是很多的:一是通过党的十一届王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农村落实了政策,增加了口粮,提高了茧价,有利调动社员积极性。二是有本地高产典型,五生产队七八年亩桑产茧已达百斤,八十三亩桑园,产革八千三百八十斤。三是现有的桑园,全部是更新后三、五年的密植的园田化桑园,正是生长旺盛时期。四是已建好成套的水利灌溉设施,不受干旱的威胁。五是桑园的冬培春管工作比往年搞得扎实,枝条旺、芽壮。六是有一定数量的委室蚕具。通过这样一摆一算,使广大干群明确了方向,端正了态度,刹住了弃农经付和毁桑种粮的倾向,坚定了信心,落实了规划,并表示千方百计夺高产,奋勇完成六百担。
在措施上我们吸取以往的教训,抓了生产责任制,实行了六定:一是定领导,大队由一名付书记专抓,支委包队协助抓,生产队队长具体抓,生产队普遍实行“一长三员制”(即有专抓蚕桑生产的队长,有蚕桑技术指导员,蚕具专用保管员,基本稳定的饲养员)。从组织上保证蚕桑生产的发展。通过~年的实践证明,实行这个制度有利于提高培桑养蚕水平,有利于节省成本,增加收入;二是定产量产值,亩产一百斤,担茧均价一百五十元,从数量上要求高产稳产,从质量上要求优质,通过努力,去年全大队亩产茧一百零三斤,担茧均价达到一百六十二元,超计划百分之八;三是定成本,蚕具分发到组到人使用保管,桑叶按不同蚕期分别以每张种春蚕期一千五百斤,夏秋蚕期八百斤,这样减少蚕具损耗和桑叶浪费,从而降低了成本;四是定报酬,联系产量产值计工分,五生产队划分八个养蚕小组,每交售一斤茧(茧值一元五角)记工分三分,使产量与社员报酬挂起勾来,促进了饲养员养蚕的积极性,全年产茧九十六担零二十斤,亩桑产茧一百一十五点六斤;五是定奖惩,评比表扬,实行蚕桑生产的专门奖;有三个生产队和一百四十五人获得奖励,奖励金额六百元。六是定口粮分配标准,实行粮茧挂勾,全年生产队每上交一百斤蚕茧的粮食指标为六百斤。三生产队七九年以革为主,增产蚕茧三十担,社员口粮标准五百六十斤,比七八年增加一百二十斤。
抓基础建设 创良好条件
要实现总产突破六百担,针对我队蚕桑生产的实际状况,我们主要抓了三项蚕桑生产的基础建设。
一是抓桑园建设。我们在前几年完成密植,园田化桑园的基础上,从去春开始,以抓桑树的施肥,治虫为主,加速桑园成林的速度。在桑园肥培方面,我们坚持早施越冬肥,适施催芽肥,猛施夏伐肥,补施秋叶肥,根据桑树的长势,巧施平衡肥,全年共施土杂肥五千多方,水粪二十万担,农用化肥三万余斤,有效地促进了桑芽的快速生长,枝条普遍增长一至二尺以上。在桑树病虫防治方面,为了确保桑叶产量质量,六至八月间,连续使用故敌畏,乐果喷杀虫害,刹住了桑螨、野蚕、桑毛虫的危害,控制了桑蓟马、桑叶蝉的发展,达到了枝叶茂盛,质量良好。全大队总产桑叶一百四十万斤,比七八年增长百分之六十一。
二是抓水利建设。我们大队是个沙洲筛子地,虽然建成了等格平展的桑园田,建起两处电动灌溉机埠,但沟渠却没配套,天干时有不少地受旱,前冬去春以来,自筹资金二万七千元,艰苦奋斗四个月,投工一万五千个,挖沙卵石二千六百方,打水泥予制砖三万八千块,砌沟渠四千八百米,解决了多年来有水地受旱,桑叶产量减半,蚕儿饲料不保险的现象,保证了桑树的正常生长。
三是抓蚕室蚕具添置。随着我队养蚕事业的发展,蚕室蚕具越来越紧张。我们充分发动群众,四方支援,新建蚕室三栋三十六间,建筑面积达一千二百六十平方米,新添蚕箱二千多个。第二生产队大做帘子,用帘子代替蚕箔,简便易行,不仅解决了蚕具不足的问题,又节省了成本,给养蚕高产稳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抓科学养蚕 夺蚕茧高产 七九年,我们为了夺取蚕茧高产,抓了科学养蚕:一是改普通消毒为蒸气消毒,抓住了防病消毒这一关,做到了养蚕之前蚕室、蚕具消,饲养中期蚕体蚕座消,饲养结束全面消,把防病消毒贯穿在养蚕的始终,在蚕具消毒中,除采取过来的“搬、扫、洗、刮、煮、粉、晒、埋”的八字办法外,为了做到彻底,我们采用蒸气密封蚕具消毒,在水温一百度(摄氏)的蒸气中消毒约三十分钟,然后将蚕具清洗晒干,这样效果较好。第一生产队七八年养春蚕时,因消毒不严,张种产量只有四十九斤半,七九年采用蒸气消毒,春蚕张种产茧一跃增到八十四斤六两,二是抓饲养管理这一关,实行精心饲养,做到精、快、勤、匀、避:即①精选良桑,特别小蚕期要选叶色相同,老嫩一致的适熟良叶不喂发热枯萎泥沙叶。②采桑时要快运,运回快贮。③勤打扫室内和环境卫生,防病菌感染,勤观查温湿度,、春蚕中保持78--81°F,于温差二至三度,夏秋期因气温高湿度低应搭凉棚,洒凉水,经常保持叶质新鲜,以利于蚕儿生长发育。④饲养中做到蚕头稀密均匀喂叶均匀使蚕儿食叶一致,发育齐一,分批眠起,淘汰劣蚕,三是推广大蚕条桑育,过来,我们在大蚕饲养中,始终是蚕箔片叶青,这样蚕儿一多,蚕具就缺,劳力就紧,七九年,我们及早估计养蚕形势,采用芦席铺扎蚕架,条桑育带来了三大好处:①能扩大饲养面积,一套三间,蚕室的使用面积可增加四十八平方米,既解决了材料供不应求的压力,又节约了资金,②能节省劳力,操作使用方便,大蚕采用整架条桑育,不必每日除沙,给叶也很方便,这就大大节约了劳力,每个饲养员可以由过来饲养二张蚕种,提高到四至五张;③能节约用桑,避免浪费,大蚕期采用条桑育,枝条有撑力,间隙多,便于蚕儿咬食吃尽,增加饲养指数。四是积极开展科学试验,配合省蚕科所开展饲养的科学实验用钻元素辐射蚕卵。通过二次实验结果,在同一管理条件下,辐射区表现发育齐一,产茧量与茧层率均高于对照区,取得了初步成果。
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兄弟单位相比,还相差很远,还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在秋蚕饲养中,没有摸索出高产稳产的经验,产量较低,我们决心在今后的蚕桑生产中努力学习,扎实工作,继续开展科学试验,去冬今春又利用荒坡余边新栽桑园五十亩,力争八0年产茧七百五十担,为我国出口增添一砖一瓦,作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