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养好秋蚕
华容县农产品公司 姚存哲
我县秋茧产量(华容县农产品公司)占全年总产的50%以上。但单产较低,产量开差幅度大,平均张产一般在35斤左右,高的也可达75斤,低的几乎粒虽无收。秋蚕生产任务重、要求高,潜力很大,丰收与否对全年蚕茧产量影响很大:所以这是每一个养蚕单位在一年的养蚕生产中所众目倾注的养蚕季节。
秋季常发生干旱,气温高、虫害多、叶质又差、又是各种病原物大量凡殖和危害的季节,加之夏秋期间农田大量使用农药,也给秋蚕生产造成了客观上的困难,因此,秋蚕准养确是事实,但难养并不意味着无法养好,江浙有一大批先进单位秋蚕一直保持稳产高产的记录,我县也有不少单位接连几年秋蛋张产超50斤,并港公社小港桑场五年来“三秋”的平均张产都在55斤以上。事实证明,只要掌握关键环节,狠抓科学管理,夺取秋蚕高产是完全可能的。
一、狠抓彻底消毒:强调“消”“防”并重
秋季高温,病原物的凡殖速度快、活力强,加之在春夏两季的养蚕生产中,病原物通过巅沙、蚕具、簇具、灰尘等大量传播,对蚕儿不良的气候条件和营养条件又为各种病原物的入侵和为害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在蚕期短、批次紧凑的秋蚕生产季节中,能否真正做到消毒彻底,对保证秋委高产丰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消而不严等于无消
秋季消毒工作特别要强调蚕室蚕具消毒与清理室内外环境卫生密切结合起来,从外到
内,从上到下,要做到全面彻底,要坚决反对消内不消外,消下不消上和用一部分消一部
分,先后分几次进行消毒的错误作法,蚕期前一洗两消,蚕期后一洗一句肖不能减少,“两消”最好用漂白粉消毒液和右灰装各一次。在消毒过程中,还必须坚持蚕具不先充分洗涤不消,蚕室不先清理打扫冲洗不消和全面喷透不漏的原则。使用漂白粉消毒液一定要注意有效浓度,正确配制,药液要随配随用,喷药后至少要保持30分钟湿润,不能边消边晒,也要防止蚕具刚经泡洗,水淋淋地就用药液进行消毒,以免降低药效,要克服只济不消或未洗即消的“懒汉”办法。消毒一定要注意实效,消而不严就等于无消。
(二)只有“消”“防”并重才能常备无患
所谓彻底消毒,就是将存留在养蚕环境中的病原物消灭在最低限度,为养蚕生产创造一个基本无毒的环境,绝对无毒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潜存在空间、桑园、水源、土壤等周围环境和蚕体排泄物中的病原物,随时都可能向蚕座蚕体传播。因此,在抓好养蚕前和养蚕后蚕室蚕具的消毒工作的同时,也不能重消轻防,麻痹大意,或错误的认为只要养蚕前的消毒工作抓好了就可以万事大吉,在养蚕过程中,对盛沙和弱小蚕的处理,对蚕室、贮桑室的卫生,对用水、桑叶和各种养蚕工具的使用粗糙其事,为病原物的传播、凡殖和入侵提供了条件,只有消防并重才能常备无患。
要搞好防病工作,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十个方面:
1、在养蚕过程中,凡未经消毒的工具和物品一律不准进入蚕室。
2、养蚕室与贮桑室的用具、装叶工具与清洁除沙工具不能j已合使m。
3、越沙、蚕粪和残叶等要及时清离蚕定,固定地点及时堆沤,决不能到处乱丢或长期
堆放于蚕室室内和走廊等处。
4、贮桑室不准养蚕、存放旧簇具,蚕茧和农药、化肥等各种有毒物品。
5、不准将洗涤用水、污水、泥水等作为消毒用水和降温用水,要特别注意用水卫生。
6、认真搞好病、死蚕的处理和弱小蚕的隔离工作,蚕室要专设消毒洗手用的洗手盆和
收集病、死蚕的石灰缸。
7、不同蚕室的蚕具,特别是蚕盘、蚕网等最好是分定使用,要注意禁止将患病蚕室中
的蚕具本经消毒处理而转用于其他蚕室。
8、要积极提倡大小蚕分宝饲养,大小蚕具分开使用,切忌在头批大蚕室中过养大蛋边
进行第二批蚕的收蚁和小蚕饲养工作。
9、要防止用热叶、发酵变质叶喂蚕。
10、可以适当增加蚕体消毒次数,大蚕期也可添食500-1000单位的氯霉素,不但对细
菌性病害有明显的疗效,而且有助于增进消化机能,增强体质,对病毒病的发生有着一定的防御作用。
二、尽力提高叶质 确保良桑饱食
良桑食饱营养丰富,不但丝量足产量高,而且体质壮抗病力强,在抓好消毒防病工作的前提下,能否做到真正良桑饱食,是决定秋茧产量高低的关键因素。
(-)真正饱食必须做到量适质高
有不少单位把上叶量的多少误作为衡量饱食程度的标准,似乎上叶越多产量就越高,但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特别在秋季高温季节,耗叶量的大小与产量的高低更难成正比的关系,在生产实际中,往往秋茧张产不高而斤虽耗叶量却很大,其原因除普遍存在的不太善于根据蚕子在各个不同今期特别是每一个令期的不同发育阶段对叶量的不同要求加以合理供给外,还有在采叶的采、贮、运各个生产环节中,因处理不当或设备条件有限,造成桑叶失水而大量枯萎或发热发酵变质。采摘的多而实际利用的少,上的多而实际吃下的少,而且因叶质差,消化吸受率低,造成营养不良体质虚弱。因此,要达到真正饱食,必须在桑叶量造质高方面下工夫。
(二)抓好科学管叶 尽力提高叶质
提高秋叶叶质,必须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l、搞好桑叶采、贮、运。秋季高温干燥,蚕体体表失水量大,对水份的要求高,而
桑叶也因高温呼吸旺盛,叶面蒸腾速度快,因此在秋叶采摘、运输和贮藏等项工作中,必须特别注意尽力保持叶片的新鲜度。秋季采叶时间要抓住早、晚两头,并以“朝采露水叶为主、晚采阴凉叶为辅”的原则,小蚕选叶要适当偏嫩,装叶工具要求透气散热效果好,通常用稀眼竹篓,并在装叶前最好选用凉水喷湿,注意轻装快运,防止太阳暴晒。贮叶室必须尽力选择阴凉隔热且不当晒的地方,实践证明,土砖结构的贮桑室比红砖结构的贮桑室效果要好,当然,有条件的最好设置地下或半地下贮叶室。桑叶堆放采用畦式,严防高难厚压,并注意经常抖松,以防发热。为避免失水调萎,可定时在叶面上适量喷些清水,但不宜过多,以免因湿度过重增大叶片呼吸量,加速发酵变质,喷水份量以“叶见雾珠、地不流水”为原则。保湿隔热条件较好的贮叶室最好在贮叶过程中不喷水,必要时在上叶前再进行叶面补湿,采取“鲜贮湿用”的方法。小蚕贮叶尤其讲究,尽量避免多贮久贮,要大力提倡缸贮上盖湿布和活叶贮藏法,(活叶贮藏法叶柄朝下,底垫湿砂)
2、改进上叶方针。为减慢叶面失水速度,秋季小蚕(主要指一令期)切叶宜大不宜小,从二令起最好采用“木梳叶”和片叶,并提倡薄膜复盖有和湿盘复盖有。大贡期为适当补充叶面水份,可用干净专用喷雾器喷上适量的清水,但不能过多,以免.人为加速座底发酵和造成中面高温重湿。切忌喂给热叶和发酵叶。实践证明,在高温情况下喂用热叶和发酵叶极易诱发细菌性肠胃病、空头性软化病和中肠型脏病。
关于秋季添食水叶的问题,要依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原则上是:晴天多用、阴天少用;大蚕多用、小蚕少用;白天多用、夜晚少用;盛食或多用、眠起前后少用;无病情多用、有病情少用或不用。
3、注意桑叶卫生。秋季干燥灰尘叶多,虫口叶和病害叶多,而且患病昆虫的排泄
物和尸体的污染,为蚕病的感染和发生提供了可能性,因此,从防病的角度上看,注意桑叶卫生也十分重要。大蚕贮桑室要求在四眠期间和五分期每隔二至三天用干净清水冲洗一次,再用石灰水或有效浓度0.3%-0.5%漂白粉溶液消毒一次,叶面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用有效浓度0.3%的漂白粉溶液进行消毒,病害叶、虫口叶、泥砂叶·特别是发酵变质叶在上叶过程中要择除。
4、加强桑园夏秋季培管。要提高秋叶叶质最根本的途径是加强桑园培管。重点是抓好以下四件事:( 1)施足复肥,适施秋肥。夏肥的追族量要占全年总施肥量的40%,并最好以商品氮肥和农家肥相配搭。抓好秋季抗旱和中耕除草工作,追秋肥以复蚕结束或早秋结束这两个时间为宜,可结合抗旱工作进行.(2)抓住“火候”积极除虫。桑园秋季为害最甚的害虫是桑蓟马,被害桑树不但叶质差营养价值低,而且因叶内组织被破坏,影响秋叶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叶片提早老化,秋稍提前封顶。防治最有效的措施是在夏伐后新叶初开成夏蚕结束后用40%的乐果800至1000倍全面喷杀一次。( 3)注意求叶层次,坚持“采”“养”结合。夏蚕冬季采叶一定要合理,采摘过度有碍秋菜正常生长,留叶过多造成浪费,原则上每季来叶(除晚秋外)要保持顶端存留成叶 8至10片,并注意从下至上分层采净,晚秋结束要求消端留叶3至4片,以维持后期光合作用,以免影响来春产叶量。
(三)注意“两关”“三防”创造高产条件
所谓“两关”即:蚕种保护关、小蚕饲养关。
蚕种保护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出蚁率、整齐度和奴蚕的体质。历年我县秋蚕的出蚁
率都较低,且收蚁批数一般都是三至四批,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运种途中时间过长,卵期保护工作不太注意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在蚕种点责后降温保温工作跟不上去,胶子长期受高温燥热的冲击,造成轻者体质虚弱出蚁不齐,重者死于卵内。受高温冲击的胚子出蚁后体质也虚弱,活力和抗逆性都很差,在小蚕饲养过程中极易出现伏游蚕和迟眠委,发病和死亡率明显增高。在蚕种保护工作还要注意防药害,防暴晒。
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体质的好坏,基数的多少,关键看小蚕。小蚕是高产丰收的基础。要养好小蚕必须强调一个“细”字,狠抓一个“匀”字,落实一个“壮”字。“细”就是精心细养,按科学要求严肃认真地处理好收蚁、用叶、眠、起处理和温湿度的调节等,“匀”概括起来就是:选叶适熟偏嫩,成熟度均匀;上叶份量适宜,厚度均匀;蚕头密度适当偏稀,摆布均匀;抓好小蚕降温补湿工作,温湿变化均匀;加强服、起处理和提青工作,发育均匀。秋季要特别注意小蚕选叶用叶,要千方百计提高小蚕对质,保证小蚕良叶饱食。
秋季高温,代谢旺盛发育快,提青工作和饷食时间也应适当提早,止桑适当偏迟,要注意避免高温饿眠和起蚕挨饿。“壮”就是体质健壮。“壮”是目的,“匀”是手段,从“细”处入手。
“三防”即:防高温闷热,防天气突变,防药害蝇害。我县秋季常年干旱,七、八、九三个月降雨量少,日平均气温通常在34°C以上,尤其是八月上、中旬,常年出现极度高温闷热,室温高达36°C(97°F)
至38°C(100°F),大大地超过了蚕子正常发育的适温范围(20°C-28°C),自然相对湿度也很低,一般仅71%至68%,过度高温干燥严重影响蚕儿机体生命活动违酶的正常代谢作用受到阻碍,加之叶片失水调萎快,蚕于食下量少,消化吸收率低,以致体质虚弱发病率高。如果在高温情况下不注意通风,造成高温闷热,其危害就更大了。越是高温越要注意通风换气工作。根据目前农村的实际生产条件,最有效的降温办法是:蚕室四周外墙用石灰刷白,借助反射散热,前走廊和后窗屋沿悬吊稀眼草帘,并在晴天坚持从上午九点钟开始,至下午太阳落土止,派专人在草帘和走廊、室内地面上洒凉水,以减轻室外干热空气对蚕体的为害,补充室内湿度,避免鲜叶过早枯萎。小蚕期采用湿盘复盖有的方法对蚕座降温补湿,保持菜叶新鲜度效果十分显著。
“跑暴雨”对秋季养蚕具有很大的危害性。自七四年以来,我县秋蚕(尤其是早秋)因高温“跑暴”大批发病。仅七九年八月九日的一场跑暴雨就使全县近60%的单位受害,受害单位蚕的发病死亡率平均达25%,高的达40%,使全县2400张早秋种平均张产仅26.4斤。分析其致病原因,主要是“跑暴”降!临之前空气极度酷热烦闷,随后突然强风暴雨,气温急剧下降,这一热一冷的急剧变化,加之雨前的过份闷热和雨后地面高温蒸气地冲击,大大地超出了蚕儿机体所能够抵御的限度。发病蚕子开始活力突然减弱,食欲不振,随后停止食桑静伏不动,体色无光,手触松软,继而口吐胃液,排出黄水,以后慢慢死亡。对“跑暴雨”的防御方法:风起前全面敞开门窗,并从速上一次桑叶,以减轻闷热,改善座面小气候,并使蚕儿饱食新叶增强对恶劣气候的抵抗力。风起后迅速关上门窗,以防强风直吹和地面高温蒸气灌进室内,待风息雨停,室内外温差基本相近时再把门窗打开,通换新鲜空气。 秋季农田大量使用农药,如稍不注意将会给养蚕生产带来重大损失。在蚕期中必须加强调查研究,随时掌握周围农田农药的使用情况,互通情报加强协商,使用农药要注意风向,在农药使用期间,采叶最好先分区少采进行试养,在确定无毒的情况下方可大量采用。湖区农村用水多靠沟渠,水源相通混染,叶面消毒补湿,室内降温用水均要注意。 多化性蝇蛆病是夏秋季蚕区为害最普遍的病害,防治方法除大蚕期添食“灭蚕蝇”外,最有效的方法是春季养蚕前填补蚕室(特别是上簇室)地面四周孔隙,闭杀越冬蝇蛹或用1000倍滴滴畏喷洒蚕沙池厕所,杀灭蚕蝇幼虫和蛹,在养蚕期间蚕室门窗加设防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