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品种对胃肠型脓病病毒的抗性测定
及抗病药物添食筛选的研究


省蚕桑科学研究所综合研究室


     提要 1、本试验以湖南推广的几个原蚕品种为材料,对胃肠型脓病的病原----细胞质型多角体病毒(CPV)的感染抵抗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蚕品种对病毒的抗性差异很大,以华十最强,671·东肥次之,川一再次之,华合、东肥、671较弱。从达到半数致死量所需添食CPV的浓度来看,华十较川一,671·东肥较华合,抗病毒感染能力几乎强一倍,因此,在原蚕饲育时,对川一或对华合要特别加强防病和饲养管理,尤其在秋季繁育时,更是这样。
    2、添食化学药剂防治蚕的胃肠型脓病,目俞国内外还未见在生产上应用。通过本试验连续的药物筛选表明:添食0.01%的硫酸锰水溶液,能大大降低这种病毒病的发病率,从而有力证明,添食化学药物是防治桑蚕病毒病的有效途径。


       胃肠型脓病是我国目前养蚕生产的主要病害,病原是细胞质型多角体病毒(简称 CPV ),此病在我省夏秋期的高温季节,为害尤为严重,有些社队因胃肠型脓病暴发而导致蚕作几乎颗粒无收。实践证明: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蚕病发生经济而有效的措施。一九七三年,我们对湖南推广的原种各品种进行了对CPV抵抗性的测定,为抗病有种选择基础材料和繁育蚕种制订防病技术标准提供依据。同时,在一九七二年秋期进行一般抗病药物添食试验的基础上,更广泛地选用了一些有希望的抗病药物连续进行添食筛选,并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于后。


材 料 与 方 法


    一、不同蚕品种对CPV抗性的测定


      一九七三年春期,采用华十、川一、华合、东肥、671、671·东肥等六个原蚕品种供测定,一、二龄普通育、三龄起蚕添食CPV。CPV系由华南农学院蚕桑系提供,是上年收集贮存的病蚕中胃,用60%甘油浸渍保存。添食前,将病蚕中胃磨碎,用中速远心沉淀器沉淀、并经过反复洗涤和提纯,得浓度为 4× 106粒/mm3 的多角体悬浮液做原液,然后以10倍度稀释成五级不同浓度,每一浓度区供试蚕50头,均设2个重复区。添食时将叶片放入CPV悬浮液中浸湿后取出阴干,才给供试的各区三龄起蚕添食,四龄后期开始陆续发病,逐日镜检病蚕,记载统计CPV病蚕头数,用 B——K氏法计算求得LD50值进行抗性比较。


    二、抗CPV药物筛选


       采用东肥×华合为供试品种
       一九七三年春,选用氯化钙、磷酸、氯化钙与磷酸混合剂、石灰乳、石灰酒、红霉素与氛霉素混合剂、复合维生素B与维生素C混合剂、三连解毒剂、藿香丸、硫酸锰等十种药物进行筛选。为了查明抗毒效果,一般分别设有预防区、治疗区或防治区。预防区是从收蚁当天起添食药物,每天一回,至添食CPV的上一龄期入眠前止。治疗区只从添食CPV当天起才开始添食药物,每天一回。防治区是添食CPV前后每天均添食药物一回。
       CPV的来源及沉淀提纯方法与抗性测定试验相同。CPV悬浮原液浓度系通过希理格血球计计数标定,按浓度倍数稀释配制成添食用CPV的悬浮液后再经血球计计数校正。每试验小区设三个重复区,每区供试蚕100头,均在三龄起蚕添食CPV,悬浮液浓度为1·2 ×105粒/mm3
       同年秋季,在春季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用石灰酒、红霉素、藿香丸、硫酸锰等四种药物进行多种浓度的筛选,以图获得防治效果比较理想的药物及其添食浓度。秋季试验每小区设四个重复区,每区供试蚕50头。在三龄起蚕添食当年春季繁殖的新鲜CPV,悬浮滚浓度为0.9×10粒/mm


试 验 结 果


  一、不同蚕品种对CPV抗性的测定
春期,采用华十等六个品种,添食各种不同浓度的CPV,进行抗性测定,结果如下表:

 

      从表一看出,不同蚕品种对CPV的抵抗力差异很大,一般来说,夏秋用的品种华十、川一较春用品种华合、东肥、671的抗病毒力强。从达到半数致死量的添毒浓度来看,夏秋用品种的抵抗力较春用品种强2-4倍。在夏秋用品种中,华十的抵抗力比川一强一倍,在春用品种中,671·东肥比华合或东肥或671都强一倍左右。
    二、抗CPV药物的筛选
     春蚕期,选用氯化钙等十种药物进行添食比较试验,各区抗CPV效果如下表:

      从表二看出,在选用的各种药物中,以硫酸锰、藿香丸、红霉素与氛霉素混合剂及石灰酒的抗病效果较好,其中尤以硫酸锰较为显著。从发病率指数着,添食安香九水溶液的发病率仅为对照区的一半,添食硫酸锰水溶液的发病率只达对照区的三分之一。从万头收茧量看,添食定香丸和硫酸锰的收茧量分别较对照区提高22.5%和27.5%。
    秋蚕期,选用抗病效果较好的硫酸锰等四种药物配成不同浓度进行添食比较,各区抗CPV效果如下表:

    :1.添食CPV时期为三龄起蚕,浓度为 0.9 ×105粒/mm3
       2.饲育至五岭第三天,将全部供试蚕解剖镜检,结束CPV病蚕统计工作。
     从表三看出,除50单位的红霉素外,其他三种药物都有不同的抗CPV效果,添食石灰酒混浊液的发病率约为对照区的60-70%,,添食不同浓度的藿香丸液发病率一般约只有对照区的 50- 70%,添食不同浓度的硫酸锰液发病率一股约只有对照区的33-50%。同时,从不同添药处理的试验来看,治疗区较预防区的发病率低。防治兼施的又较单纯防或单纯洁的发病率低。×


讨论及小结


    一、试验表明,不同蚕品种由于遗传基因型不同,因此对CPV的抵抗力差异很大。在供试六个品种中,以华十最强,671·东肥次之,川一再次之,华合、东肥、671较弱。从达到半数致死置所需添食CPV的浓度来看,华十较川一,671·东肥较华合的抗毒力几乎强一倍,在原蚕饲育时,对川一或对华合的防病和饲育管理措施,应该有更高的要求,不同等对待。
    二、添食化学药剂防治桑蚕的胃肠型脏病,目前国内外还未见在生产上应用和推广。通过春秋两季连续进行添食不同药物抗CPV效果的比较试验证实,添食化学药物是一条防治桑蚕病专的可行途径。试验实绩表明,添食0.01%的硫酸锰水溶液或藿香丸十五倍开水浸泡液,能够收到较好的抗病效果,添食硫酸锰液的发病率较对照区降低一半甚至三分之二。添食藿香丸液的发病率较对照区降低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而且,在添食CPV以后添食抗毒药物治疗的,比只在添食CPV前吃药预防的抗病效果好。但是,初步筛选出的这两种抗病效果较好的药物,还不能完全控制桑蚕胃肠型脓病的发生,今后,有待扩大筛选药物的范围,并找出不同药物最适宜的浓度及最节省而又有效的添食时间和次数。同时,硫酸锰和藿
香丸对CPV的措抗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查明。
    三、通过抗CPV药物筛选试验,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要正确反映药物的效果,添食浓度合适的CPV悬浮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关键。而最合适的浓度,就是刚能使不添药的供试蚕儿达到半数致死。但是,贮存时间不同的CPV的致病力也不同。而且不同的供试蚕品种或在不同季节饲养,虽添食同一种致病力的CPV,其发病率亦有差异,为使研究工作得出较理想的结果,最好同时进行一些有关确定半数致死量添毒浓度的辅助性试验。


                      [选自中国蚕学会第四届(1979)年会交流材料)


主要参考文献


  (1)渡部仁(1967):关于抗病毒病蚕品种的选育。蚕丝科学与技术,第六卷第九期。
  (2)上海第一医学院主编(1963):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3)湖南省蚕桑试验站(1973);桑蚕抗病药物添食试验简报(单印本)。
  (4)江苏省蚕业研究所生理病接研究室(1972):日本蚕病研究动态(单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