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桑籽播种育成的桑苗叫实生苗,又叫草桑苗、野桑苗。长成的桑树,根系发达,生长旺盛,木质坚韧,适应性强,但叶形小、花果多、侧技多、产叶量低,采叶管理不便,适用于“四旁”栽植,培育成以用材为主、叶树两用的乔木条。在栽培桑园养蚕应用上,都要通过“嫁接”的方法,培育成叶形大、叶肉厚、产叶量高、采叶管理方便的嫁接桑苗,又叫湖桑苗、家桑苗。
我省桑苗嫁接,过去一般都是在春季,以三月下旬到四月中旬为嫁接适期。但往往由于任务大、适期短、劳力紧、不能达到预期的要求。近年来,徐淮地区试验推广“桑苗冬接”法,把桑苗嫁接期提前到一月上旬开始。实践证明,冬季嫁接是一种较好的育苗方法,值得推广。
1、冬闲嫁接,可以错开春耕农忙季节劳力紧张的矛盾,加之冬接时间宽裕,有利于提高嫁接质量和按计划完成任务。
2、室内操作,不受气侯变化的干扰。
3、接穗条可以随接随选随剪,穗条新鲜,利用率高。
4、砧本根来源广。冬季正是起苗和老桑更新改造的季节,既有实生苗砧木根,又有嫁
接苗根和老桑的幼根,可以大量收集贮藏备用,争取多接。
5、嫁接体经过贮藏,在温湿度适宜的情况下,愈合早,成活率高,移栽后可以早发
芽,早出土,生长时间长,苗木长势好。
泗阳农场三大队今年九月五日调查,一月中旬开始嫁接的九十二万四千株苗,成活率百分之八十五,苗高一百三十二厘米以上。而四月上旬开始嫁接的十万六千株苗,成活率百分之六十七,苗高一百一十厘米左右。冬接苗的成活率和长势都好于春接苗。泗洪县太平公社是个湖洼岗岭地区,土质粘重,今年共嫁接桑苗一百二十多万株,其中百分之九十是冬接苗,九月二十五日调查,成活率一般都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其中乔口大队第七生产队冬接三万株亩,成活率百分之七十一点四,都高于当地春接苗。
桑苗冬季嫁接的技术要领和注意事项:
一、做好嫁接前的准备 1、建好嫁接体地窖贮藏室。选择土质较硬,地势高燥,背风向阳的地方,挖东西向五
尺高(地面下挖三尺深,将挖出的土加高二尺作土墙)、七尺宽、长度不限的地窖,东头留门,西头留个换气洞。上部用棍棒搭成屋脊形,屋面用草缮,南屋面下部齐檐口向上,每间开一个天窗,用塑料布复盖,能透光便于操作管理,室外温度高时白天关门,用草帘盖设天窗,晚上打开换气洞和门,以利换气;如温度偏低时,门、窗、洞全部堵闭。为了便于保持室内温湿度,门口要挂塑料布外加草帘。
2、掘取和贮藏好砧木根。在地面封冻之前,必须挖起冬季嫁接时需用的砧木桑根,要
挖得深(不浅于八市寸)、挖的面积要大,保持根多、根全、不破皮。苗根挖出后,从青黄交界处剪去苗杆,按照袋接、倒袋接所需的砧木规格,进行粗细分级,每五十株捆成一捆,放进地窖贮藏室贮藏,也可以在室外高燥向阳处挖沟埋贮。
3、整理好移栽苗圃地。苗圃地应选择土壤肥沃,向阳,靠近水源,能灌能排的平地。
冬季要深翻施肥改土,特别是粘土地要深耕冻垄施足基肥。春季移栽前,再进行一次浅耕,整地作畦,畦宽四尺,开好排水沟。
4、培训嫁接技术。桑苗冬季嫁接技术基本上和春季嫁接一样,以“袋接法”为主。所
不同的是在冬季桑苗处于休眠状态,砧木根比春接时难捏、难插。因此,在削接穗、剪砧
木、插接穗时要比春接“多注意六个一点”,即:接穗头“鸭咀形”部位的接舌削得长一
点,窄一点,厚一点,砧木根的剪口下一点,“马耳形”的斜面大一点,接穗插得牢一点。
枯木根的剪取,要注意“一苗多用”,“量材选用”,剪口要平滑,便干愈合。枯根的剪取长度以三到三寸半为宜,根粗的短一些,根细的长一些,并要多留须根,短于二寸半的苗木生长不良,长干四寸的不便移栽。粘土地区,枯木根有泥块,嫁接前要轻轻洗去。嫁接时将砧木上端剪成“马耳形”,根粗的斜面小一些,根细的斜面大一些,以便捏开皮层和木质部,分离成口袋形,以供插进接穗。
接穗头一般只选用一个芽,长一寸三、四分,四刀削成。第一刀在芽的反面下方二、三分处削成八分左右的斜面,第二刀把斜面过长部分斜削掉,第三、四刀在削面左右两侧削去木质部及少量皮部,使接穗头的前端似“鸭嘴形”,其尖端及左右两侧都要露出形成层,最后在芽的上方三分处剪断。
插接穗时,将接穗头的削口斜面向外,慢慢地插入砧水提开的袋口内,插得越深越牢越好,但不要插破砧水皮层,不要插断接舌。接穗头和砧水袋内要保持清洁。然后把嫁接好的“嫁接体”,接接根长短分开,每十棵用麻皮捆起来,送地窖贮藏。 二、嫁接体的贮藏 先在地窖贮藏室内,用湿润沙土或黄沙(沙土的干湿标准是手握成团,甩下散开)铺成二尺宽、二寸厚与贮藏室一样长的两条沙畦,畦与畦之间、畦与墙壁之间各留一尺宽的通道,便于空气流通和操作检查。贮放时,将两捆嫁接体的穗头相对朝里,根部朝外,平放在沙畦上。穗头相对之间留四、五寸空隙。每放一层嫁接体,上面要复盖一层湿润沙土,以看不见嫁接体为限,然后分层依次贮放,堆高一尺五寸,不超过二尺。两堆嫁接体最上面的一层之间,再放一层嫁接体塔成“桥式”,然后厚厚地盖上一层潮沙土,防止受干。室内温度控制在摄氏六度左右,不高于十度,不低于一度,相对湿度保持在百分之七十,达到既不发芽,又能产生愈合组织的目的。温度高、湿度大时降温排湿,温度低、湿度小时要升温补湿,做到不干瘪,不霉烂,不发芽,确保新鲜。贮藏过程中必须注意:(l)要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2)捆扎嫁接体最好用麻皮,不用蒲草之类吸水性强的材料,以防发霉;(3)贮放嫁接体要轻拿、轻放,沙土要轻撒;(4)“立春”以后,气温回升,要特别注意开窗换气,防止发霉,如发霉较重时,可以翻窖换土或提前移栽入移植圃。 三 、嫁接体的移栽和管理
移栽时期:一般应掌握在“惊蛰”到“春分”之间,先嫁接的先栽,后嫁接的后栽。取嫁接体时要做到轻扒、轻拿、轻放、轻运,以免碰伤嫁接体。
栽植方法:在整好的移栽圃畦面上开直沟,沟宽四寸,深五寸,行距一尺。将嫁接体斜植于沟内,稳芽向上朝阳,使接穗顶端与地面相平,轻轻复土,用手压紧根部,随后培土,壅成鱼背形。壅土不宜过厚或过浅,过厚桑芽出土困难,过浅穗头容易受旱;要根据土质,因地制宜,一般应掌握从鱼背顶到接穗头(地平面)以一寸半到二寸为宜。粘土地区,也可以在地平面复土一指厚以后,薄薄地撤一层草木灰,然后再复士至要求高度,这样雨后土壤板结,易于揭开。封土后用手轻轻拍实“脊背”两边,以利保潮。
移栽后,若遇天旱缺雨,在移栽十五天后,及时淋水抗旱,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早扎根,早发芽。出苗时遇大雨及时排水,如土壤板结宜在傍晚挑开土壳,但不使桑芽露出土外,以免嫩芽晒死。
桑芽出土后,可以接春接苗圃操作要求进行正常管理。
(摘自1979年《江苏农林》第十五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