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 洲 栽 桑 与 水 土 保 持

— 古桑洲实况调查
株洲县农产品公司   李青云

  株洲县马家河公社古桑洲生产队,地处湘江中游,是个四面环水的小洲。全队五十三
户,二百三十四人,耕地一百四十亩,属冲积性绵砂土,春涝秋旱,水土流失严重。
  相传明朝洪武年间,这个洲长3600多米,宽850多米。面积四千七百余亩。土改时丈量,全洲面积二百六十亩。最近一次调查,全洲长1750米,宽平均80米,面积只剩二百一十亩。时隔三十年,土地面积减少了五十亩,洲的高度也有所降低。
  我省春末夏初,雨量集中,易发生洪涝灾害,加之湘江大堤的修建,洞庭湖的淤塞围
,湘江水位提高。随着航运事业的发展,机动船只增多,浪涛对洲土的冲击日益严重,更
重了洲上水土流失。据有关资料记载,湘江水位在39米,洲上低洼之处,便要上水,洪峰期,危害更为严重。一九六八年,湘江连涨三次大水,洲上土壤便被冲去三层,作物颗粒无收。
  从一九六六年以来,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先后发展桑园七十六亩,几年来,共向国家交售蚕茧二百七十一担,蚕桑收入六万五千多元,特别是栽桑以后,桑园土壤起了很大变化,土层增厚,肥力提高,土壤质地也有了很大改善。见下表:

  说明:(1)以上数据为速效性N、P、K。
     (2) 四宜地一九七六年开始栽桑。
        四宜地心土层指未栽桑时土层。
        四宜地耕作层指栽桑后潮了二次潮泥后与心上层的拌和层。
                       四宜地潮泥指八一年春季洪水期间所潮之泥。
     (3)郑院屋前一九六六年开始裁桑。
           (4)三眼塘为种植油料、瓜类、蔬菜等短期经济作物区。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河洲栽桑以后,由于桑树根系深,不但能保护土层不受冲洗.而且树干还能减慢水的流速,加之桑树枝叶的阻挡,洪水中浮游的有机质.泥粒逐渐沉淀,淤积成潮泥。使桑园耕作层增厚。经调查,古桑洲一九六六年裁的二十二亩桑园,土层平均增厚7 0厘米,后栽的几十亩桑园,土层也有程度不同的增加。 八一年春季,四宜地四十亩幼林桑园,一次便潮有10厘米厚的潮泥。同时使土壤质地大大改善,砂土变成了壤土,团粒结构增加,含有机质百分率提高.蓄水保肥能力增强,使亩桑产叶量逐年提高,叶质也有所改善.蚕茧产量逐年增加。如下表:


 

  目前,古桑洲蚕桑收入已占全年收入的40%, 八0年冬,他们兴建了1800平方米蚕室一栋,添置蚕箔一千二百多只,蚕桑生产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骨干副业。
  古桑洲多年蚕桑生产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桑树是喜湿性植物,在河洲滩地种植,生长发育良好,经济效益显著,比种植其他短期经济作物好。并能起到保持水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

                        一九八一年六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