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郭定国 应用昆虫蜕皮激素养蚕,调节控制蚕的生长发育,是七十年代出现的一项新技术。生产实践证明,蚕儿开始老熟时添食蜕皮激素,可使蚕儿老熟整齐,结茧快,既节省桑叶,又能提高劳动效率。特别是在五龄末期如遇临时缺叶或暴发蚕病的特殊情况下,及时添食蜕皮激素,使蚕迅速老熟结茧,可挽回部分损失。
目前,我们在养蚕上应用的蜕皮激素,是从植物体人工提取的类似物。为了更好地发挥昆虫激素在蚕业上的作用,我们于1983年晚秋利用蜕皮激素含量较高、分布较广、蚕农取材容易的植物——土牛膝提取汁液,进行添食。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试验方法
1.土牛膝液的制备:从野外挖回上牛膝全株,去叶枝,将根茎洗净,分别以根、茎一斤加水二斤的比例,用中等火力煮至水份散失一半,其根煮液的比重约1.05,茎煮液的比重约1.02,这样即成为燃皮激素含量较高的土牛膝液。
2.供试品种: 7812 ×5703、 7812× 7803两杂交蚕种。
3.添给方式和时间:用土牛膝浓浸湿桑叶,在刚见熟或见熟前一天一次喂给蚕儿。
4.对照:本试验利用商品蜕皮激素添食和普通饲育两种为对照。
(二)试验结果见表1和表2。
从表1来看,无论是根煮液还是茎煮液,都同样有促进熟蚕整齐的效果,五龄经过均为
7天6小时,比对照7天13小时缩短7小时;始熟至终了仅需16小时,比对照用小时缩短12
小时;收茧量,根煮液区193克,茎煮液区186克,分别与对照区190克比较,前者高3克,后者低4克,差异不明显;虫蛹生命率均在99%以上,与对照比较无差异;其处理区与对照区比较也无明显差异。
从表2可见,处理区的五龄经过均为6天5小时,比对照7天到3小时缩短22小时;始熟至终了,根煮液区和茎煮液区分别仅需3小时、7小时,分别比对照区10小时缩短7小时、3小时;收茧量,根煮液区172克、茎煮液区170克,分别比对照区189克少17克、19克,若以对照区为100,根、茎煮液区分别为91.01%、89.95%虫蛹生命率均为100%,与对照区99%比较无明显差异;全茧量均为1.70克,比对照区1.86克减少0.16克;茧层率,根、茎煮液区分别为18.47%、19.18%,与对照区21.72%比较,其绝对值分别减少3.25、2.54,若以对照区为100,根、茎煮渡区分别为85.04%、88.31%。
(三)小结
试验证明,用土牛膝液促进熟蚕整齐,蚕农取材容易、制备简便;蚕儿见熟时添食土牛膝液,蚕儿老熟齐而涌,在十多小时内可全上簇,始熟至终熟时间明显缩短,其效果不亚于商品蜕皮激素,并且对虫蛹生命率、收茧量、茧质无不良影响。在蚕儿见熟前添食土牛膝液,五龄经过、始熟至终熟时间虽然明显缩短,但是,蚕茧产量和质量会大幅度下降。因此,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必须注意:①添食时期:以蚕儿见熟1一5%为宜。当五龄末期遇临时缺叶或暴发蚕病的特殊情况下,才能提早添食;③添食时间:一般应在下午添食,控制蚕儿集中在次日上午上簇;③添食蚕房温度:在春、晚秋蚕期,最好将室温升至25℃左右,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温度,可分二次连续添食较好。另外,由于蚕儿对土牛膝液浸叶有厌食现象,必须让蚕儿吃尽蚕座上的桑叶方能进行添食。
(四)土牛膝的植物形态和生长习性
1.植物形态:土牛膝别名怀牛膝、对节草。为苋科植物土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 BI.土牛膝是多年生草本,高60一130厘米。根圆柱形。茎有棱,节部膝状膨大。叶对生,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尖,茎部楔形全缘。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阔卵形,小苞片贴于花萼茎部,刺状;花被片5,绿色雄蕊5;退化雄蕊顶端平圆。胞果短圆形。花期9-11月,果熟期11——12月。
2.生长习性:喜温和气候,生长期气温低生长慢,但在温差较大的地区,生长较快,其生长期为100-130天。不耐严寒。宜生长在向阳、排水良好、地势干燥的地方;并且在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的沙质壤土中生长的根长而大。在我省各地区均分布有土牛膝,多生长在阴暗潮湿土质肥沃的地方。由于潮湿时容易烂根,所以只长分叉,不长独根,因此,我们很难采到独根的土牛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