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 树 涝 害 调 查

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吴桐银

  涝害是严重自然灾害之一,常使农作物遭受很大的损失。桑树更是深根性多年生木本植物,也会遭受涝害,严重地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秋叶产量。1983年7月,湖南省的华容、澧县、胡罗等地涝害严重,笔者在澧县城关地区进行了桑树涝害情况的调查,探索到一些桑树受涝害后的形态变化和处理办法。

             一、涝害对桑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桑园积水受涝,其危害不在水分本身,而是土壤空气被排出,桑根被迫处在缺氧的环境中,呼吸作用不能正常进行,从而阻碍桑根的吸水机能。此时,地上部的蒸腾作用常因天气转晴,温度升高而加强,导致吸水量小于蒸腾量,破坏了水分平衡,使桑树出现桑叶枯萎甚至黄落等“生理干旱”现象。桑树受害程度随着桑园积水时间的延长而加深加重,严重时整株死亡。桑园受涝情况如表1。

  水涝对桑树生长的影响,据笔者观察,在水涝初期,桑树淹没一至三天,新梢生长稍有加快,这是因为水分充足而促进细胞延伸所致。桑树掩水八天后,整株淹没的,桑叶全部腐烂脱落,枝条桑皮腐烂,消端桑皮脱落发白;这时地下部细根腐烂,发黑发臭死亡;淹没枝条一部的,枝条中下部叶全部脱落,残留叶发黄,新梢上有3~5片正常叶,但新梢嫩头停止生长,地下部细根逐渐变褐、腐烂、死亡;仅淹没主干和桑拳的桑株,枝条基部叶片开始发黄脱落,未脱落的叶中,有病斑叶也有污染叶。中部叶片逐渐发黄,上部叶色正常。新梢嫩头缓慢生长,地下部细根变色,根冠脱落。据在涝后恢复生长阶段调查,桑树全株受害的,在排水后第二天,枝条基部已有潜伏芽萌发,地下部新根发生。排水后第十天,已开叶3一5片,桑根大部分巳恢复生长。桑树中度受害的,在排水后四至五天,枝条中部派芽萌发,未脱落的黄叶逐渐转绿,恢复生机。地下部也已恢复正常生长。有的桑叶全部脱落但新梢嫩头(生长点)仍完好的桑株,在排水后三至十天能恢复生长。十月中旬对受害程度不同的桑树进行了产叶量调查,如表2。


  可见涝害使桑树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秋叶产量严重减产。打乱了秋蚕生产计划,造成秋茧减产,对蚕桑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

           二、影响桑树涝害程度的有关因子

  根据一九八三年的调查,桑树遭受涝害的轻重程度与下列因子有关。
  1.地势:农谚‘海山寒重,低洼湿重”,即是在同一地区,桑树受涝程度与地势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调查我所67号桑地情况见表3

  由于水向低处流积之故,因而地势越低,淹水就越深,淹水时间也越长,涝害也就越
重。因此在低洼地栽桑除挖好排水沟渠外,还须设置机电排灌站。
  2.树形高低:在淹水深度,时间相同,同一地形条件下,由于树形高低的不同而明显地出现受害轻重不同的现象。即地桑、低干桑比中高干桑受害严重,短枝条比长枝条受害严重,而长枝条的中下部又比中上部受害严重。总之,树形越低受害越重;树形越高受害就越轻或不受害。所以,在经常发生涝害的地区,可适当提高树形来减轻涝害的影响。
  3.品种:桑树受害程度虽与品种有关,但不太明显。一般地说,早生桑比中生桑受害
轻,中生桑又比晚生桑轻。所以在常易发生游害的地区,应选栽耐涝性强的品种,或先栽实生桑后再接换良种。
  4.树龄:桑树受害程度与树龄的长短有密切关系。一般从两年开始,随着树龄的增大受害就越轻;幼龄桑比壮年桑受害重。新植桑受害最重。据调查,一九八二年冬新植的桑树,死亡率达70%以上。这是因为新植的桑树,其根系尚不发达,对涝害特别敏感,抗涝性弱。因此在栽植前,必须平整土地开好排水沟渠。栽桑后如遇积水,应立即排除。这样可减轻或免除涝害对幼龄桑的影响。
  5.伐条:从调查中看到,因伐条时间不同,受涝害程度差别很大。一般春伐桑要比夏
伐桑受害轻得多。这是因为春伐桑从伐条到受害时,已生长四个多月,枝条生长粗壮充实。而夏伐桑从伐条到受害时只生长一个多月,枝条细短不充实,故受害严重。五月中旬夏伐桑比六月上旬夏伐桑受害要轻。因此,夏伐必须及早进行,使新稍有一个较长的生长期,为抗涝与秋叶高产打下基础。其次还与培管有关。凡合理施肥、及时疏芽、防治病虫害的桑园受害就轻,反之则重。

                三、涝害后的处理

  水涝发生后,应及时进行受涝情况调查,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尽量减少涝害损失。一九八三年我所在涝害发生后,采取了如下措施:
  1.排水:七月二十五日,笔者对及时排涝区和未排涝区的桑树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见表4。

  上表说明,排水八天后,根系恢复正常生长,枝条上未落黄叶转绿,恢复生机。即使全株受害的,此时也在枝条基部或桑拳上潜伏芽渐次萌发,开叶生长。如不及时排水,桑园积水不退,致使桑树细根腐烂死亡,地上部枝叶枯萎停止生长。积水时间越长,受害越重。因此,对受涝桑园应及时排水挽救,争取桑树顶部及早露出水面,不至窒息而死。
  2.早秋伐:对受涝害严重的桑树进行早秋伐,可恢复树势。调查经早秋伐处理后的桑
树,结果见表5。

  从表中可以看出,留高剪伐区比普剪伐区单株枝条长增长1.94%。这是因为枝条基部2寸处已萌动的芽在剪伐时未受伤或被剪去,这样就比普伐区的桑树提早一两天发芽生长。不剪伐区比剪伐区单株枝条长减少2.98%,这是因为腐烂枯死枝条未能及肘剪除,而影响了潜伏芽的萌发,比剪伐区的桑树一般要迟三至五天发芽生长。但三者相比,单株枝条长的增减幅度不大,还是以齐拳剪去所有受害枝条的普剪伐区为好。一是提高伐条工效,二是便于今后树体管理。受害严重的桑园在七月下旬早秋伐的,八月下旬桑树都已发芽开叶生长。充分说明,一旦桑树遭受严重涝害时,只要及时排去积水,进行早秋伐,就可使受害桑树恢复生长。
  3.及时疏芽:早秋伐后应及时将细弱的、位置方向不当的新芽疏去,这是早秋桡桑树管理的重要技术措施。
  疏芽一般分两次,分别在八月上旬和中旬进行。疏除的芽叶可结合饲养中秋蚕。既使新梢分布均匀、生长茁壮,又充分利用桑叶,多产蚕茧,一举两得。
  4.加强培管:首先将歪倒的桑树扶正,桑根露出在外的加土壅蔸。再排去积水,桑地稍干时进行中耕松土。一般松土的深度,行间4一5寸,株间2—3寸,以改善土壤通气状况
和减少水分蒸发。并根据涝害后的桑树生长情况,适当增施速效肥。沙质壤土桑园,每亩可施尿素20一25斤或人畜粪15一20担,但必须注意在八月中旬前施毕。以免引起枝叶徒长,冬季受冻害。从落叶后桑枝条长度调查看,凡肥培、树体管理好的桑园,桑树枝条长一般为1.0-1.2米,最好的达1.5米。而管理不善的桑园,桑树的枝条长仅在0.5—1.0米,还有的枝条不到0.5米长。
  5.秋播桑种繁育桑苗:对巳淹死的春夏插实生苗及春季嫁接苗地应及时翻耕,·进行秋插。每亩插种1.0~1.5斤。据调查,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播的桑种,每亩出圃实生苗1.5一2万株,肥管好的苗高60-80厘米,苗干颈围4-5厘米,明春就可做接根用。
  6.合理间种:护城大队农民在受涝桑园中间种了忝、绿豆、荞麦等秋收作物,有的间种白菜、萝卜,有油菜秧苗等,有的翻耕后种冬绿肥如蚕豆等。合理间种,利于桑树生长,亦可增加收入。

                四、结论与体会

  1.防涝措施:修建防涝水利工程能及时排去积水。在同一地区,应特别注意幼年,低干及低洼地桑园的防涝工作。
  2.受涝后的处理:应根据桑树受涝程度分别处理。一般桑株上有部分枝叶受害而嫩头完好,能恢复生长并能采叶养秋蚕的,只须进行整枝、修除弱小枝、下垂技、病虫害技及污染技等;而受害严重的桑株,如大部分或全部枝叶腐烂、脱落而枯死的就要尽快进行早秋伐;争取早发芽、早抽条、早长叶、早恢复树势、旺盛生长。
  3.及时防治病虫害:受涝桑树因枝叶损伤,伤口易感染病害,加之桑树早秋伐,枝叶
幼嫩,又易遭受桑蓟马、桑毛虫等的为害。因而须及时做好防治病虫害的工作。
  4.涝害对秋叶产量的影响:涝害对桑叶产量的影响较大。根据对部分受涝桑园的调查结果看,受涝严重的桑叶减产50%以上,一般受涝桑园其产叶量均减产 14一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