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德 地 区 桑 树 萎 缩 病 考 察 报 告

              常德地区桑树萎缩病考察组

  一为了摸清我区桑树萎缩病的底子,找出发病的原因,研究防治措施,在各县、市对桑萎缩病普查的基础上,地区曾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重点考查,现就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我区在七十年代以前,桑树萎缩病很少发生。七十年代初期,各地大力发展蚕桑生产,大量从外地引苗,以致桑树萎缩病的发病面积和发病程度也不断扩大。根据这次考查统计,全区共有桑园18359亩,发生桑萎缩病的面积达到5042亩,占总面积的27.5%。 除临澧县目前未发现桑萎缩病外,其他县、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尤以常德、安乡、汉寿等县为重,发病面积分别占桑园面积的73%、 49.8%和40.1%(各县、市桑树萎缩病发病情况见表一)。

  从我们重点考查的几个蚕场来看,发病面积高的达到100%,低的超过50%。如常德县丹洲乡蚕场张东汉,1976年栽桑3.7亩,960株,由于发病已挖掉904株,发病林率达94.2%。从不同树龄发病程度来看,五年以上老桑园发病重于五年以下的桑园(见表二)。另外,发病类型以黄花型萎缩病为主,萎缩型次之,花叶型很少。


  二、发病原因
  桑树萎缩病在我区蔓延很快,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以下几条:
  1.从疫区引进病苗
  桑树萎缩病主要是桑苗、接穗以及砧木带毒传病。我区从外地引苗时,又未通过植物检疫,使一部分病苗带入我区,这是桑萎缩病发病的根本原因。常德县丹洲乡蚕场1976年从浙江引的 桑苗,1978年就开始发病,1983年发病株率严重的达50%,现在老桑树只剩30%了。安乡县安尤乡蚕场1968年从浙江调的桑苗,1970年开始发病,挖除了部分。1978年发病 株率30%。现在达50%,发病面积100%。安乡县大京港镇五里洲蚕场1966年从浙江调苗3960株,1971年开始发病,现在挖掉只剩200株。另外从南县四美乡调的苗子,发病也很严重。安乡县安尤乡蚕场1982年春栽的桑苗,现在发病株率55%;汉寿县 蚕种场1974年3月栽的桑苗,发病株率54%.
  2.放松桑园管理  
  引进病苗后,没有及时防治,加上桑园管理差,桑树长势弱,减轻了桑树对萎缩病的抵抗能力,是此病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在这方面,主要表现在;一、不治虫打药.实行生产 责任制后,桑园分户管理,打药很难统一,有的甚至几年不打一次药,致使桑树萎缩病的传毒媒介繁殖加快,也加速了萎缩病的发生。这次考查的澧县官垸乡蚕场二分场,1982年以后栽的桑树,迟夏伐的比早夏伐的发病严重。考查结果是:正常夏 伐的调查株数246株,发病株57株,发病株率23.2%,全株发病22株,占发病株的38.6%;养完夏蚕夏伐的调查株数226株,发病株126株,发病株率55.8%,全株发病78株,占发病株的61.9%。这表明,正常复伐后,菱蚊叶蝉都集中在 未夏伐的桑树上,继续传毒。二、不锄草,杂草丛生,桑树长势弱,抗病能力差。调查了安乡县大京港镇五里洲蚕场邻近的两块桑园,杂草丛生的发病株率为15.5%,没有升草的11.5%。三、采伐过度。有的采叶过度,没有按照桑树生理要求和养蚕需要进行采叶.养完晚秋蚕后,桑树顶端不留一片叶,不能使其继续进行光合作用;有的剪伐过度,重剪梢,肥料未跟上,使树势不能正常恢复。四、偏施氮肥。有的桑园只施点氮素化肥,或施得过多;有的根本不施肥。
  3.桑树品种与抗病力有关:
  我区栽植的普通湖桑较多,抗病的优良品种较少,也是桑萎缩病发生严重的原因之一。官垸蚕场二分场,普通湖桑(32号)发病严重,良种桑发病轻。这次考查:普通湖桑发病株率为23.2~28.4%,团头荷叶白、荷叶大桑、 湖桑197等良种桑的发病株率为7一10%。
  三、防治措施
  考查组的同志针对我区桑树萎缩病的发病情况,认真研究了防治措施。
  1.严格检疫制度桑树萎缩病,属植物检一疫对象。凡今后要从外地调苗、或本地调剂桑苗。都要通过检疫,未经检疫的桑苗,不能调运。严禁从疫区引苗。
  2.及时挖除病株对已发生萎缩病的桑园,要及时彻底地挖除病株。如夏伐后农忙时能及时挖除病株,应将病株芽叶剥除再包上薄膜,毋使病毒为菱纹叶蝉传播,要求在养完晚秋 蚕后,打一个歼灭战。年前各县、市要检查一次。今后,发现一株得病,就要及时挖除。
  3.加强桑园管理 加强桑园管理,增强桑树对萎缩病的抵抗能力。主要应抓好:(一)增施有机肥,防止偏施氮素化肥,做到氮磷钾配合施用。一般按每采100公斤片叶,需补充纯氮2公斤左右、磷0.75公斤、钾1.2公斤的原则施肥;(二)铲除杂草。一年最少要在桑树夏伐后和晚秋蚕结束后除两次杂草;(三)合理 采叶,按照桑树的生理要求和养蚕的需要,合理采叶,切勿采叶过度。晚秋蚕结束后,桑树枝条的顶端要留3一4片叶不采,使其继续进行光合作用;(四)对发病轻的桑园,要进行春伐复壮,增强树势;(五)合理 间作。冬季可在桑园里间作白菜、萝卜等矮杆作物,禁止间作高杆作物,提倡桑园种绿肥;(六)地下水位高的桑园,要搞好开沟沥水.
  4.消灭桑萎缩病的传染媒介 菱蚊叶蝉是传播桑萎缩病病毒的媒介,要及时防治。根据菱蚊叶蝉的发生规律,一年打四次药:第一次在养春蚕前,第二次夏伐后,第三次早秋蚕结束,第四次晚秋蚕结束。对第一至三次防治菱蚊叶蝉,可用乐果、敌敌畏、敌百虫这几种农药,第四次可用50%甲 铵磷乳油1000倍液防治第四代成虫,效果较好。
  5.建立无病苗木基地 各县、市要根据蚕桑发展规划,建立高品苗基地,要采用无病的接穗进行嫁接。选用抗病品种。目前,湖桑7号、湖桑197、199,都有一定的抗桑萎缩病 的能力,望各地大力推广。
                       一九八七年八月
                       (本文由向际同执笔)
            考察组成员:向际铜、彭楚南、杨大庆、刘清、汪学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