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蒋奠龙 李秀艳 家蚕依靠吃食桑叶,摄取桑叶中的各种营养物质、纤维素和水分,赖以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吐丝结茧,但在蚕体发育不正常或人们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或在桑叶发育、天气不正常的情况下,借助外源性化学物质给蚕添食或体喷,调节生理机能、补充营养或增强杀菌抗病能力,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我国在古代便流传有清水、豆浆、绿豆粉、桑叫粉、米粉添食改善茧质和提高茧量的记载;添食大蒜叶、石灰水防治脓病的经验。新中国建立后,曾学习苏联的经验,在浙江推广硫酸镁、小苏打防治脓病的科研成果,以此为契机,研究和总结出青霉素添食防病的技术,七十年代以来,经科研单位提出、在生产实践中.证明确有成效的方法有添食氯霉素防治蚕细菌病、添食蜕皮激素缩短龄期和提高上簇整齐度、体喷保幼激素延长食桑时间以增产蚕茧等。众多的事例,足以证明外源化学物质的应用,是今后蚕茧生产的一项持久的探索技术。近年来外源化学物质给蚕添食增产的报导屡有所见,成为足以引起珍视的事物。
一、几种外源化学物质的处理效果 1.家蚕增丝素
由上海第十二制药厂三健服务部和萧山动植物制品厂提供的产品,为雄性激素与蛋白同化激素的高分子亲水性剂和表面活性剂,有单一制剂(家蚕增丝素1号为雄性激素,供3~4龄使用,家蚕增丝剂2号为蛋白同化激素,供5龄期用)和复方增丝素二种。由浙江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实验室验证、杭州东升丝厂试缫,二年(1985~1986年)来,临安、湖州、富阳、萧山等县试用结果,平均产茧量增加3~5%,茧层率提高 2~4%,解舒丝长增加100米左右,解舒率提高 8%左右,蚕农每张种平均收入增加14~20元。丝厂用此蚕茧缫制每公担生丝,可降低成本330元左右。
2.三十烷醇
三烷醇是一种植物生长激素,在家蚕添食上应用,由仙居县林业局作为研究成果提出。经该局1984~1986年在仙居、天台、临海、温岭等县市的中间试验表明,用 IPPm稀释液在5龄第2日起每日添食1次至上簇前一日为止,平均茧层量提高6.27%、茧丝长增加6.04%,解舒丝长增加4.28%,蚕的生命力大大提高,从而提高茧款收入15.2%。经测定添食后的生理效应,过氧化氢酶和蛋白质酶活性增强,对蚕血液测定,过氧化氢总量和18种氨基酸百分含量均大于对照区。
3.四九七
这是由于波市滨海区农业局1985年研制提出的成果。497原粉为一种植物叶粉剂,含有粗蛋白还原糖、粗脂肪及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本为禽畜的饲料添加剂。该局从1984~1985年摸索植物叶采集、浸出方法、添食浓度和时间等,经鄞县、余姚、缙云、长兴、滨海、诸几等县、区中间试验表明,在3~5龄或5龄添食0.2~0.58的497水浸液,萤层量增加5~10%,产茧量和产值相应提高,与此同时,有缩短龄期12小时左右的效果,即具有缩短增丝的双重作用。其机理,据研究认为能提高其食下率、消化率以及谷丙转氨酶的活性,由龄期缩短而丝腺重增加、五龄结茧率提高、死笼率下降来推理,可能是“497”添食剂提高了蚕体需求的蛋白质、糖和维生素C等物质,促使蚕体正常生长,还可能含有植物性抗生物质,提高了蚕体的抗逆能力(黄孚等,1985)。
4.尿素
家蚕添食尿素增产蚕茧,是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1980~1983年研究的成果①,经1982、1983年在富阳、金华、桐乡、吴兴、镇海、仙居等8个县(市)、15个农村点中试,结果表明,在五龄期添食0.5%尿素,龄期经过与对照区相同而有增产、增值3~8%的效
果(担桑产值增加12%的经济效果)。
为探索尿素的增产机理,1982年用15N一尿素添食②,从示踪探明了家蚕摄食尿素氮后能直接利用转化为体组织和进入丝腺,从而增加泌丝量。尤其在秋季,素叶经尿素喷布后能改善叶质,提高叶丝转化率,即通过尿素液的叶面添食补充饲料粗蛋白,使非蛋白态氮(无机氮)转化成大量的粗蛋白质(有机氮)。
浙农大蚕桑系1981年在提高叶丝转化率的研究中,肯定了尿素添食有效,它能提高蚕体内脲酶活性,增加蚕体内氨基酸的生成,同样证明③添食对提高叶丝转化有显著效果(徐俊良等,1981、1982)。1982~1983年吴载德等利用15N一尿素添食探讨提高蚕茧产量与出丝率机理,结果表明五龄前添食尿素利用率为此15%左右,蚕体吸收的尿素氮有60%转移到丝腺,保留在熟蚕丝腺中占添加量25%,说明转移到丝腺中的尿素N确能转化为丝素成分(吴载德等,1984)。
又据南朝鲜Min Tae Jin等对尿素添食与家蚕增产的效果研究表明,添食区比对照区茧重增加20%左右,且尿素酶活性随尿素浓度增长而增加,核酸含量也随尿素的浓度而增加(Min Tae Jin等,1980)。
5.昆虫激素
(1)保幼激素类似物: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制的J H“738”经浙江、江苏等蚕研所养蚕研究、鉴定及我国主要蚕区广泛应用证明,五龄中期体喷每头蚕为1.5微克的剂量JH可增产、增值10~15%。
其原理是人为地在蚕体表面喷布保幼激素可延长五龄期,增加食桑时间,延长合成丝蛋白的时间,达到增丝的目的。保幼激素直接作用于丝腺细胞的染色质上,使原来制造丝素蛋白的遗传信息多转录一些信息,使信使核糖核酸多带一些信息,促使核糖核酸进入细胞质中,同核糖体结合起来,在内质网间空隙多合成一些丝蛋白(郭郛,1978)。曾用放射免疫分沂法(RIA)逐日测定各组蚕的血淋巴内的蜕皮甾类(MH)含量,结果表明MH峰都相继延后1~2日,上簇和化蛹也都延迟1~2日,实验结果证明,外原JH对内源激素平衡有明显的影响,从而调节昆虫生长发育的进程(曹梅讯等,1985)④
(2)植源性蜕皮激素由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从植物牛膝、筋骨草中提取的B一蜕皮素及筋骨草甾酮A的混合物。以后云南省植物研究所又从露水草中提取高含量、高活性的蜕皮激素研制成精制品和粗制品,经浙江、江苏等省蚕研所的养蚕试验,生物活性鉴定及多年全国主要蚕区的广泛应用表明:五龄末期添食蜕皮激素每头为2微克,可促使蚕龄期缩短,提早成熟,且成熟齐一,提早化蛹。尤其在五龄期严重缺叶影响蚕儿营茧时,添食MH可使蚕提早营茧,担桑产茧量比饥饿上簇结茧的提高7~16%,原蚕添食MH有提高健蛹率和发蛾率的作用。此外,添食蜕皮激素还具有增强体质和抗病的作用。
其原理是家蚕蜕皮时受到由布胸腺分泌的MH控制、其分泌量在幼虫龄初期少,随着龄期的增加逐渐增多,至龄末最高,从而引起幼虫或蛹蜕皮。人为改变MH和J H浓度可以改变蚕的生长发育速度和节奏。
又从以往试验中观察到,MH能提高后部丝腺谷—一丙转氨酶的活力,促进后部丝腺中RNA的迅速增长,从而为增加丝蛋白的合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李瑞,1984,戴玉锦等,1985)。为了进一步获得MH调节丝蛋白合成的直接证据(戴玉锦等,1987)。用H标记甘氨酸参入法,观察了MH处理后家蚕后部及中部丝腺中蛋白质合成活性的动态变化。阐明了添食蜕皮激素对家蚕丝腺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3)抗保幼激素简称A J H,其中抗保幼激素活性物质SM-1由第二军医大学研制,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应用研究⑤,于1986年鉴定。应用研究表明:对3龄或4龄蚕添食,四眠蚕能100%诱导成三眠蚕,发育快,终龄期体重及丝腺增长速度高,生产出超细纤度茧丝。这种超细纤度茧丝,为缫制高品位生丝、开发薄型丝绸新产品和制造复合纤维的必要原料。目前中、日二方都在努力研究。 二、外源物质添加的经济效益 上述数种化学外源物质在家蚕添食试验和应用的扩大过程中曾出现某些效果好,增产、增值高,有些效果不理想,增收甚微,各地反映不同。对此情况的出现作分析,以上海十二药厂对研制的家蚕增丝素为例,将连续二年的试验资料进行全数统计,结果表明增丝素增收效益服从正态分布,效益特高的和效益较低的是少数,大多数都能稳定在一般的水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