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植物间的生态互作及其在开展
桑园综合利用方面的指导意义

                  符 祖 祥
                  (浙江省衢县樟潭区农技站)

  提要:植物间的生态互作是植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本文简述了植物间生态互作的几种形式及它们对进行桑园综合利用(间作套种等)的指导作用。同时,本文还就蚕业界对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和方向作了推测和建议。
  一、引论—一植物间的生态互作概述
  大自然中植物的生长除了受光、温、水、气、养分等生态因子的作用外,还受到一个易为人们所忽视的因素,即植物间(邻近的它种植物或同种植物与该种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群落中各种植物之间,除了对环境资源,即生活原料如光、水、养分等发生激烈争夺外,通常,植物还通过向体外分泌出某些化学物质,来对邻近植物发生有害或有益的影响(即植物存在有“他感作用”)。此外,植物间还可以通过昆虫、微生物等的媒介作用而发生相互影响。
  尽管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都证明了他感作用在高等植物界的广泛存在性,但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了解和认识还十分贫乏。学者普遍认为,植物他感作用的实质是植物体通过次生代谢途径产生某些分子量小、结构较为简单的次生代谢物质(人称“他感物质”或“可林”。据目前所知,有包括萜烯类、醛酮类、醌类、丹宁类、氨基酸类等十四大类数百种化合物),并通过挥发,雨水淋洗、根系分泌、残株分解等途径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去,从而对邻近植物(它种植物或同种植物)的养分摄取、光合呼吸、水分代谢、固氮作用、生长发育、蛋白质代谢及某些特定酶类(如果胶分解酶、纤维素分解酶、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等)的活性发生促进或抑制的作用。
  植物间通过昆虫、微生物等媒介而发生的相互作用,目前也研究的极少。这方面的作用,具体地说,如甲植物因可以为乙植物的某种害虫提供越冬场所,从而加重了孩害虫对乙植物的为害,但如果甲植物可以为乙植物的害虫的天敌提供生境,那么甲乙两植物相邻(间)种植便可以减轻乙植物的虫害;
  综而述之,植物间的生态互作至少有这么一些内容:1.对环境资源(如光、水、养分等)的相互争夺。2.他感作用。3.   通过昆虫、微生物等媒介间接发生影响。
  二、导论——一运用植物间的生态互作,开展桑园综合利用
  1.模拟自然界生物群落的共生结构,创立各种资源分级利用、各取所需的桑园立体栽培模式。
  在这方面,要力免间作物与桑树争光、争水、争肥,具体生产上似可以:
  a.利用桑树萌发、生长前期及收获后的无叶期、稀叶期,在桑园套种作物。
  b.利用桑树盛叶期能在树底形成一个遮荫环境的特性,在桑树盛叶期套种喜荫作物。
  C.利用桑树枝杆高、根系分布深的特性,在桑园套种矮杆浅根作物。
  浙江农大杨德铨等通过调查、研究认为,目前农村比较成功的桑园间作物有:青菜、大头菜、榨菜、生姜、元胡、浙贝母、苦麻菜、凤尾菇、草菇等。
  2.利用植物间存在有他感作用的特性,寻求在桑园中引入可与桑树产生互惠共生的间作物。
  保留或创立即那些间作物可与桑树互惠相生的代培组合,淘汰那些可与桑树互害相克的间作物(或杂草)。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十分薄弱。笔者从古农书中选录了以下两个材料,供研究者或生产者参考。
  《齐民要术》中说桑下种植“绿豆,小豆”不仅“二豆良美”,而且可以达到“润泽益桑”的效果。
  《农桑辑要》载:“桑田可种田禾,与桑有宜或不宜,如种谷,必揭得地脉亢干,生蠢根吮皮等虫;若种蜀黍,其枝叶与桑等,如此丛杂,桑亦不茂。如种绿豆、黑豆、芝麻、瓜芋,其桑郁茂,明年叶增三分,种黍亦可,农家有云‘桑发黍,黍发桑’此大概
也。”
  3.利用植物间能通过昆虫、微生物等媒介而发生互作的特征,以期通过建立良好的混作方式,寻求到桑树病虫害治理的新途径。
  如果一种桑园作物混栽模式,其间作物或其间作组合:可以为桑树的有害生物的天敌提供生境,或可以造成不适于某些桑树有害生物的微环境,或可以干扰桑树有害生物(害虫、病菌等)从一株寄主植物向另一寄主植物的迁移,或可以诱使桑树之有害生物脱离寄主植物(桑);或者可以减少桑园对有害生物的诱惑力,…··那么就可以达到降低(或抑制)桑园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了。但同样值得遗憾的是,这方面的研究目前来讲还十分苍白。笔者在此辑录下列材料,供参考:
  江苏太湖地区南部及浙江东部一带,桑树与乌桕间作,易为桑虱、桑刺毛虫ThoseasP.提供饲料来源,曾造成猖獗为害。
  四川山区常因将桑树与玉米间作,从而引起黑点绿象虫Calomycterus sP.的发生。
  桑根结线虫病病区,桑园如间种麻类,瓜类、豆类及番茄等寄主植物,会加病害。
  三、几点设想和建议
  对桑树与间作物间的生态互作进行系统研究,比如提取和分离出某些他感物质,并使之进一步纯化和活化,提高其活性、选择性及持久效应性;比如弄清作物对杂草互害的作用机理,将相克性导入桑树,以借助“植物化学相克”来防除桑园杂草等等都是十分诱人和大有前途的。因此,笔者建议蚕业界看重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植物他感物质的合成途径、调控机理及其人工合成、提纯方法的探索,并对其在杂草防除、桑园综合利用方面的应用加以研究。
  2.探索桑园生态系统的生物类群的组成及有关食物网(链)构成,寻求建立高产、稳产、低耗、无污染的桑树与他种生物的共生体系。
  *本文为我站“蚕业生在系统分析”系列研究课题的一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