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效益的结构:一是它能促进增产茧量,二是它能提高茧的质量,从而提高售茧的单价。宏观效益主要从三方面考察.一是蚕农增加收入,二是节约桑叶,三是改良丝质,降低缫折,从而又使缫丝厂收到效益。
我们认为外源性化学物质除调节各体生理的特殊用度外,从增产蚕茧和节约桑叶方面来考虑,始终是辅助因素,处于从属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应是桑叶的质和量以及按蚕的生理予以充分的饱食,但众多的事实证明适当的因地、因物制宜的使用外源化学物质,对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增加蚕体营养,调节其生理作用及提高抗病能力等能起到桑叶本身不能起到的特殊效果。因此,除中国外,目前如日本等主要产丝国在家蚕生理、病理方面的研究和成果的应用仍受到重视。
主要参考文献:
①李秀艳等,尿素对提高桑叶产量与营养价值的作用,《蚕桑通报》, 12卷(2) 1981, 31-34。
②李秀艳等,家虽添食15N一尿素的增素机理,《蚕业科学》9卷(4),1983, 210-213。
③徐俊良、吴载德,提高叶丝转化率的研究,《蚕桑通报》13卷(2),1982,22-26。
④曹梅讯等,保幼激素类似物对五龄家蚕幼虫血淋巴内源蜕皮甾类滴度的影响,《昆虫研究集刊》5卷(5),
1985,25-27。
⑤陆雪芳等,SM—1诱导三眠蚕生产超细纤度茧丝的研究,《蚕业科学》13卷(2),1987, 7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