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季养蚕五龄期桑叶添水提高茧丝产质量效应的浅探

               洪 德 岐
             (江苏省东台市缫丝厂)

  近十年来由于气候多变,在家蚕饲养实践中,常遇多种不良气候的影响,尤其干燥气候,而使产充量低而不稳,茧丝质量下降。五龄期桑叶新鲜程度如何,对提高产茧量、出丝率和改良丝质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者多年来在干旱之年对各季五龄期桑叶进行了添水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蚕体增重12—13%;产茧量增加15—30%;食下量提高17-27%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分别提高11—13%、13—I6%、 0.9—1.l%;干壳量增加10—15%;丝厂上车率、茧丝长、解舒丝长、解舒率分别提高3—4%、10—16%、24—30%、6—8%;缫折降低率为 9—11.57%,达到了提高出丝率的目的,茧丝纤度有增加的倾向。
  旱季养蚕五龄期桑叶添水,对调节生理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蚕儿的食下量,提高茧丝质,增加整个社会经济效益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积极措施。
  1.能达到调节生理机能,促进新陈代谢的要求。
  蚕体的水份来源于桑叶,在旱季桑叶含水率低,蚕体水份就减少,血液的渗透压和PH值升高,严重影响蚕体内的新陈代谢的顺利进行,造成营养不良,体质差,易发病。对桑叶进行适量添水后,改善了蚕儿生理环境,满足了生态的要求,水既是组成蚕儿原生质的主要成份,又是主要化学溶剂。并具有运输营养物质,保持细胞膨压,参与营养物质水解,使复杂的糖类水解成简单可以吸收的糖类等生化作用。
  2.能达到增加食下量,增强体质的要求。蚕儿摄取桑叶后,一部份桑叶营养物质可被蚕儿直接吸收外,另一部份营养物质则由该种物质水解酶的作用,水解成小分子,再经血液运输到各有关组织进行吸收,起到了增加食下量和增强体质的目的。现摘引浙江省蚕桑研究所有关桑叶萎凋与食下率及体重关系见下表:

  实践证明桑叶失水率越大,食下率、体重增长率越小,当桑叶失水40%时。食下率下降到39%,体重比原体重轻2.95%,这是由于食下的桑叶营养物质不能满足蚕体正常生命活动需要,竟而消耗了贮藏在体内的养分,导致体重的减轻,因此在高温干燥季节里,在给桑前必须进行桑叶的添水,特别在五龄饷食第二天后更为重要,利于增加食下蚕及体质健康。
  3.能达到满足蚕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多种氨基酸的必要吸收,为创造优质高产茧丝质所必备物质条件。
  国内外曾有不少学者,在桑叶不同生长和生育时期对各种氨基酸测定研究认为,夏秋季桑叶在适宜的气候下,虽在桑树各不同生育时期测得各种氨基酸含量均高,而在短期内容易变动,特别在桑叶水分含量降低时,除天门冬酸、苯丙氨酸等含量高以外,其他氨基酸如:精氨酸、组氨酸、异白氨酸、白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基代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异戊氨酸等几乎不存在。如在较旱的情况下造成了蚕儿对桑叶新鲜物食下量下降23—45%,干物质蛋白吸收下降3.4—7.6%,还原糖吸收下降2.6—18.7%。严重影响到蚕儿的生长发育。
  如在旱情十分严重的情况下,蚕儿生长发育趋于停止。由于五龄期是蚕儿绢丝形成的重要时期,决定着茧丝高产优质关键时刻,所以在旱季实施桑叶适量的添喷水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应用技术要点
  旱季除加强桑园肥水管理外,在养蚕五龄期桑叶添水上具体应掌握如下技术要点:
  1.旱季桑叶添水的确定从三个方面掌握:一是按五龄蚕儿在正常气候条件下,室内相对温度低于73%以下;二是桑叶含水率低于72%以下;三是用测定蚕粪的含水率确定桑叶的添水与否,因桑叶的含水率的高低与蚕粪的含水率成正相关,五龄期的蚕粪的含水率正常不得低于73%以下(五龄早中期略偏少,中后期略偏高)综合上述三个方面来确定桑叶的适宜添喷水量。
  2.添喷水时间和方法:在久旱之年,春、夏、早、中秋四期蚕均可添喷水,在每季五龄饷食后第二回给桑进行。白天堂内高温达85° F—90° F时,室内相对湿度60~70%左右,整个白天,在每次给桑前桑叶先添水后给桑,午间蚕座适宜喷些雾水,如白天室内高温超过90°F,室内相对湿度在50—60%左右,除在每次给桑前桑叶进行添水外,午间蚕儿可吃水叶。
  3.添喷水需注意的问题:
  第一,蚕座在每次除沙时需多用干燥材料,用共育小蚕一样要求,蚕座要干燥,桑叶
要新鲜。
  第二,添喷的水要清洁干净,与防病药剂结合使用。
  第三,桑叶、蚕座喷水时要做到细、勤、匀、喷管宜抬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