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楚 湘
(湖南省丝绸公司)
蚕茧是丝绸工业的原料。蚕茧质量的好坏,不仅反映了饲养技术的高低和收烘工作的优劣,而且直接影响丝绸生产的经济效益。因此,交售的蚕茧,应根据缫丝经济效果来衡量其价值。而制定蚕茧收购价格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第一、坚持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的原则。不能蚕茧多了就压级压价,蚕茧少了就抬级抬价,要防止不上大小,保证蚕农有合理收益,第二、逐步细小工农产品比价的剪刀差,坚持“等价交换和近似等价交换”的原则,与其他农产品之间的相互比价相协调,第三、坚持“优质优价、劣质低价、按质论价”的原则。即按照蚕茧不同的质量等级,规定不同的价格和每级之间的价差,促进提高茧质,增加蚕农收入,为工厂提供优质原料茧。
目前,我省蚕茧收购中以茧层干壳量(或茧层率)上车茧率、解舒这三项茧质成绩作为鲜茧的评级标准和定价依据。今年,国家物价局和经贸部规定:凡实行按干壳量计价收购的桑蚕鲜茧,以干壳量9.2克、上车茧率100%为中准级。每50公斤最高收购限价统一为480元。据此我省相应制定了鲜茧分级价格,即庄口上车茧以干壳量分级定价、以上车茧率进行补正;并规定鲜茧茧层中心含水率为13.5%,允许范围为12.01~16%,茧层含水率超过允许范围的潮湿茧或过潮茧,须晾干后再行检验,采茧偏早、尚未化蛹的毛脚茧,对烘茧和缫丝都有影响,要动员蚕农不采毛脚茧。同时,亦参照调整后上茧的价格,制定了我省各类次、下茧分级价格。鲜茧评级标准和收购价格,直接体现了党的经济政策,要搞好鲜茧收购工作,对于广大收茧技术人员来说,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党的政策观念,而且还要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正确掌握蚕茧分类分级标准和具备实际鉴别蚕茧
质量好坏的能力。一是要能区别好茧、双宫、黄斑、柴印:穿印头、薄皮薄头、绵茧、畸形、多层、死笼、内印、僵蚕、毛脚等中、次下茧,二是要熟练评茧方法和仪器操作,正确评定茧级、合理计价、开具结算凭单。
鲜茧收购中,对庄口大的上车茧,采取测定鲜光茧干壳量(或茧层率)检验方法评定,对批量小的庄口上车茧和统装次茧、各类下茧均采取肉眼估评的方法评定。上车茧器械检验的评茧方法:
1.在抽取的大样中,称准500克样茧检定上车苗率(并将数据填入联票)。
2.在选出的上车革中,抽取500克样茧1/10的位数称准50克小样,检定干壳量。要做到一数、二削、三看、四倒、五检查。
3.将称准的50克样茧茧层放入烘盘,先行预烘,再以评茧仪复烘测出干壳量(根据评茧仪指针摆动幅度的规律,指针基本稳定不再下降,茧壳呈措黄色时,为无水恒量)。
4.根据联系各次记载,查对价格表,得出单价。
对零星小的在口上车茧的肉眼估评,同样要以干壳量分级定价,上车茧率进行补正为依据。即全面观察大样,手触茧层,估评干壳量,审定上车茧率未确定茧价。且在联票上标明“估评”字样,以备查核,并随时与器械检定的茧子校对手触估评的准确程度。
对统装次、下茧的估评,则参照各类次、下茧的规格要求进行。主要是掌握好茧层疵点或污染程度以及各类茧比例因素来全面考虑和审定。以上估评收茧都应认真细致,力求准确,因为整个评茧工作都是执行政策。另外解舒项目的检验,如通过工厂试组的茧丝
长、解舒丝长和出丝率来评定蚕茧解舒效果较为科学。
总之,鲜茧收购是一次技术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除了宣传好党的有关方针、政策,保持正常的收茧秩序外,还应努力提高广大收茧技术人员的政治与业务素质,恢复以往行之有效的收茧制度,不收潮湿茧、无脚茧,坚持仪器测定或指导肉眼估评定价,不抬
级抬价或压级压价,做到收茧明码实价,茧价与茧质相符,通过我们鲜茧收购工作,来促进和指导蚕农做到良桑饱食、精心饲养、开门上簇,适时采茧、选茧出售,以提高蚕茧质量,为丝绸工业和出口贸易提供更多的优质原料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