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翁源县蚕桑生产总指挥部
广 东 省 翁 源 县 丝 绸 公 司
芙蓉X湘晖新品种,是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育成,且经过国家鉴定的全国推广的家蚕品种。
我县从1977年的10亩桑恢复种桑养蚕以来、每年都以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速度扩大和发展,产茧从1000公斤增加到目前近150万公斤,同时建起了拥有120台立缫机,年生产70吨以上生丝的缫丝厂,目前,又正在继续扩建第二期工程100台自动缓生产线,第二期工程建成投产后,年需供应原料茧200万公斤以上,才能满足缫丝厂生产的需要,但是,如果不继续扩大桑园面积,提高科学技术管理水平,引进推广高丝量、产茧多的新蚕品种,增加总产茧量就会达不到目的。
我县在发展蚕桑生产历史上,因蚕种问题曾经历过一段很曲折的道路,1982年由于发放了有“微粒子”超病毒蚕种,使蚕农养不好蚕,桑地面积由7千亩一下降到4千亩,因此我们在蚕种问题上,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一致认为蚕品种的好坏和优劣是直接影响到蚕
桑生产的兴衰存亡,蚕种是蚕桑生产发展关键的基础,因此,1984年我们就和湖南省蚕种冷库联系,1985年开始从湖南引进全国推广优良夏秋蚕品种“芙蓉×湘晖”2000盒,在高温的7月大胆尝试发放饲养,占7月份总发种量10164.5盒的19.67%,盒平产茧23.4公斤。而同年8月发双14797盒两广一号,单盒产茧20公斤,如按每盒增产3.4公斤计,全年发种76387盒,总产茧1443120公斤,仍可以多产茧259716公斤,农民可增加收入120多万元,仅饲养2000盒芙蓉×湘晖备品种就增加了6800公斤蚕茧,1986年由于种种原因,饲养本省蚕种,全年发种89222.5盒,是历史最高一年,总产茧51400598.5公斤,比1985年多发种12835.5盒,少产茧42321.5公斤,单盒产茧15.48公斤。
经过1986年进一步认真总结回顾,蚕种问题在蚕桑生产系列上是增、减产的重要基础,因此,1987年我县又继续从湖南引进芙蓉×湘晖18618盒,占全年发种量27.9%,8月份全部发放芙蓉×湘晖,数量为8833盒,接收购蚕茧量单盒产茧为22.4公斤,单盒产值平均10元,单盒产茧和产值均居全年各月之首。在高温季节的7、8、9月份共发放芙蓉×湘晖17000多盒,占同期总发种数70%多,据收购统计,这三个月的单盒产茧和产值亦是全年最高。1987年总发种66752盒,总产茧1356545公斤,比1986年少发种22470.5盒,少33.66%,5年产茧仅少44053.5公斤,少3.2%,单盒产茧比1986年增4.8公斤,增长30.96%,但仅蚕种一项少支付106611.35元种款。
从养蚕户实绩看:岩庄乡绕村养蚕户杨后初1987年8月调养0.5盒芙蓉×湘晖,产上茧18.7公斤,125克上茧62粒,20粒茧子壳重7.3克,每公斤鲜茧价5.69元,上茧款106.40元。该村廖南新,同时饲养五盒芙蓉×湘晖,产上茧32.6公斤,125克上茧75粒,20粒茧子壳重6.25克,每公斤鲜茧价5.78元,上茧款188.43元。
又如岩庄乡饶村养蚕户刘毛显,1987年9月份词养0.5盒两广一号,产上茧13.4公斤,125克上茧82粒,加粒茧子壳重5.3克,每公斤鲜茧价5.33元,上茧款71.42元。该村刘学论同时调养1盒两广一号,产上茧16.5公斤,125克上茧83粒,20粒子壳重5.1克,每公斤鲜茧价5.16元,上茧款85.14元。
从我们所选择饲养“两广一号”5户和“芙蓉×湘晖”4户的管理水平与饲养技术差距不大,同样没有发生其它病毒事故等正常的情况下,但两广一号3.5盒共产茧80.9公斤,单
盒产茧23.11公斤,5户农民所得实惠398.15元,单盒产值113.76元,而芙蓉×湘晖种3盒共产茧104.5公斤,单盒产茧34.83公斤,4户农民所得实惠601.36元,盒平产值200.45元,对比两广品种的20粒子壳重增2.22克,单盒产茧增11.7公斤,单盒产值增86.69元。
1988年全年总发放蚕种58712盒,其4中芙蓉X湘晖种34623.5盒,占总发种量的58.9%,总产茧量为1445555公斤,单盒平均产茧24.62公斤,其中由于茧贩抬价抢购料流400000公斤,实际收购1045555公斤,连续几年来共饲养芙蓉/湘晖蚕种57479盒,不论在品种对照对比中或在大面积的推广试养中单盒产茧和单盒产值均比两广一号为优。1989年计划发种7万盒,其中芙蓉×湘晖45172盒,占64.4%。 1989年实际总发放蚕种7万盒,其中:两广一号7748盒,占总发种量11.07%;东芙×(7×湘)新品种15320盒,占总发种量21.9%;芙蓉×湘晖46449盒,占发种量66.36%。三个蚕品种是翁源目前稳定蚕造,调动蚕农积极性,发展蚕桑生产,增加产茧量较为理想的蚕种。芙蓉×湘晖在缫丝质量方面,据1988年9月15日翁远丝厂对三个品种小样试验,一茧丝长、重、解舒率、净度、缫拆,及干茧出丝率三壳两广一号、东芙×(7×湘)为优,东芙×(7×湘)又比两广一号为优。
芙蓉×湘晖在制种方面没有固定原蚕基地,另外后期死蛹率高,制种量低,比两广一号制种有一定的差距,如1988年秋制种第一批实绩:两广一号原种150张,产种茧1500.4公斤,单张产茧10公斤,总制种5532盒,平均担制184.4盒,芙蓉×湘晖600张原种,产种茧4527.1公斤,单张产茧7.5公斤,总制种9346盒,平均担制103盒。而在我县试养推广的新品种东芙×(7×湘)饲养424张原种,共产种茧2742.45公斤,单张产茧12.25公斤,总制种9126盒,平均担制166盒。从三个品种单盒产茧、担茧制种量对比,两广一号居首,东芙×(7×湘)为次,芙蓉×湘晖徘徊在100盒左右。
根据芙蓉×湘晖的试养与推广和缫丝实绩,是符合我县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环境特点,经过几年来全面推广芙蓉X湘晖一代杂交蚕种是可行的,对稳定桑田面积,提高产茧量,增加社会效益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在蚕茧政策多变的情况下,桑田面积、蚕种发放量减少,但连续几年的产茧量稳定在150万公斤左右,此品种特别对增加蚕户收入有明显的效益,也是调动养蚕积极性,夺取丰产丰收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对于原蚕种“难”饲养、制种成绩不理想的问题,我们是从全局利益着想,为了满足农民的要求,以夺取蚕茧丰收来弥补制种繁殖系数低的经济损失。
一九八九年七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