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春用新品种原原母种培育比试报告


                                    梁緒玉 许斯魁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我省现行春用品种共有两对,其一是1968年弓引进的“东肥×华合”,1972年引入“671”品种配成三市杂种推广至今;其二是1985年引进的“苏5×苏6”品种,在我省部分蚕区推广。为加速更新我省的春用品种,在省桑蚕品种审定小组的重视和领导下,我们于1989年春季,引进了3对四元杂交型的春用优良新品种,即:“春·蕾×镇·珠”,“浙蕾甲·乙×春晓甲·乙”,“钟·秋×金·铃”等十二个品种(系)的母种进行培育比试,现将初步情况报告如下。
     一、比试方采
     所有参比12个品种(系)均在同一栋蚕室内进行培育比试,环境条件和技术处理力求相同。小蚕期用“早生一号”桑,大蚕期用湖桑,每天给桑5次。各品种(系)收蚁蛾数如表1。

     二、比试成级
     (一)生长发育情况
    各品种(系)的生长发育经过详见表2。  


     1.催青经过:按二化性催青技术处理。由于各个品种(系)的胚子发育不一致,为了达到同天收蚁比试和提高母种娥区孵化率的目以对发育决的品种进行了转青黑暗抑制保
户,所以催青经过时间比一般正常的长l至2天。如从各个编号内的品种看:编号(A)内
的品种,以“春蕾”品种发育最快,其余“苏春”、“镇丰”、“明珠”3个品种点青、转
青慢,发育经过约长1天。编号(B)中4个品系,以“浙蕾乙”点青、转青较慢,4个品
系经过时间相同。编号(C)中4个品种的胚于发育情况和经过时间基本相同。
    2.蚕期经过:参比12个品种(系)的蚕期经过时间一般在22—25天。编号(A)中4个品种以“苏春”经过时间最短,比“春蕾”快约0.5天;“镇丰”经过时间最长,比“明
珠”长约1.5天。(B)中4个品系,“浙蕾甲、乙”两系经过时间基本相同为23天左右,“春晓甲、乙”两系为24天左右。(C)中的“ 57A”比“ 57B”快约1天,“24”比“46”长约1.5天左右。
     3.全龄经过:从表2可以看出,(A)中4个品种,“苏春”比“春蕾”的全龄经过长
约2.5—3天,主要长在蛰中期;“镇丰”比“明珠”长约1天。所以生产互交原种出库时
间,“苏春”应先出库2~3天,“镇丰”应先出库1天。编号(B)中的4个品系,在同
温下“浙蕾乙”比“浙蕾甲”经过长2天,“春晓甲、乙”两系基本相同,生产互交原种时,“浙蕾乙”应先出库2天,其余品系可以同天出库。(C)中4个品种,“57B”比“57
A”长1天,“24”比“46”长约1天,生产互交原种时“ 57B”和“ 24”品种应提前1天
出库。
     (二)性状特性
     各品种(系)除其系统的固有性状、特性外,现把观察到的突出性状略述如下。
     1.眠起发育:编号(C)中“57A”与“ 57B”为限性品种,雌蚕为普斑,雄素蚕。
这2个品种小蚕期发育不够齐,特别是“57B”品种体质明显较弱,多体弱小蚕。l—2龄眠蚕有乳黄和灰蓝两种体色。“24”品种也明显不齐,起蚕活泼,逸散性强,五龄转色迟。编号(A)中“苏春”品种4龄起蚕多半脱皮蛋。其余编号品种眠起发育均尚齐一,较易饲育。特别是“浙蕾”、“春晓”4个品系获现较好。
     2.老熟上簇:参比12个品种(系)的上簇基本上都较齐整一致。除“镇丰”和“ 57 B”2个品种3天老熟完外,其余品种均在2天内上簇完毕,且多数品种(系)的始熟和盛熟是在1天内的时间。
     3.发蛾产卵:从开始发蛾至发蛾完毕,参比12个品种(系)均较整齐集中。除编号 (C)中的“24”和“46”品种发蛾前后时间达5天外,其余编号品种都是在3天内发蛾结 结束。从每一天的发蛾集中度来看,“镇丰”、“浙蕾”一天内的发蛾不集中,有下午发蛾的首情况。雌雄发蛾的情况,这12个品种(系)除“明珠”有先雌后雄外,其余品种(系)均是与雄后雌或雌雄同发。杂交性能和产卵习性较好。“明珠”“春晓”和“ 57 B”的雄蛾生命力不够强,应注意发蛾调节和雄蛾冷藏。“24”品种蛾尿特多,拆对后应充分排尿,以保持卵面清洁。
     (三)体质情况
     各品种(系)体质情况如下表3。


    从表3可以看出:
     1.一天孵化率:从表中实绩看:以“57 B”为最低,仅63.1%,其余品种(系)
脓70%以上,可以说均属孵化齐一。因实际。各个品种的催青胚子发育并不一致,并受制
于达到同天收蚁比试的目的,所以这项指标的实绩很难正确表示其各个品种的正常实际情
况。
     2.蚕期生命率:从每个编导内各个品种生命率的平均值看,各个编号的蚕体强健性与生命力最强的是编号(B)4个品系,为92.73%;其次是编号(C)的4个品种为91.11%;最弱的是编号(A)4个品种为85.86%;对照区的平均值为99.11%。参比品种的蚕期生命力均没有超过对照区的强健度。
     再从健蛹率和虫蛹统一生命率看:3个编号的品种排到仍以编号(B)的“浙蕾”“春
晓”4个品系为最高,分别为97.64%和90.59%。在健蛹率上编号(A)为96.64%,比编号(C)84.21%净高12.43%,主要是(C)中“57 B”品种健蛹率仅56.63%所造成的。但从全期健康性的虫蛹统一生命率看,编号(C)为 85.77%,比编号(A)的 83.16%净高2.61%。综合三个编号的全期体质强健性,以(B)“浙蕾”“春晓”4个品系为最强,次是(c)“57 A”、“57 B”“24”“46” 4个品种,较弱的是(B)的 4个品种。但三个编号的品种都没有超过对照区品种的强健度,也正好说明:蚕的体质随着体内茧丝量的提高而下降。
     (四)茧量茧质
     各品种(系)的茧量茧质情况见下面表4。


     由于这次比试,编号(C)的4个品种收蚁较迟,在五龄中、后期,大面积桑园已夏
伐,五龄中、后期是在缺叶和用差叶的情况下饲养的,食桑不足直接影响了全茧量和茧层
量。但从受外因影响较小,遗传力强的茧层率看:表中的实绩,编号(A)各品种的茧层率
达24.7~26.7%,其中“春蕾”比“苏春”高1.2%以上,“明珠”比“镇丰”高约1%。编号(B)各品系为25~26.3%,“春晓”两系基本相同并高于“浙蕾”两系1-1.5%。编号(C)各个品种茧层率为24-27%,其中“ 57 B”比“ 57 A”高约2%,“ 24”比“46”高约1%。但对照区三个品种的茧层率为22.6-24.7%,明显低于所有参比品种,说明了这次引进的三对杂交品种都是多丝量、高茧层的优良品种。
     茧形茧色的特点,除了各具有其品种系统的茧形特点外,把观察到的突出性状简述如
下:编号(A)中“苏春”、“春蕾”茧形整齐度较差,多球茧,“春蕾”有部分茧头薄如
破风茧。“明珠”“镇丰”虽齐整度较高,但“镇丰”茧色次白亚芭。编号(B)中4个品
系,茧色洁白,缩皱中,茧形整齐度较一致,是3个编号中最好者。但“浙蕾”两系茧绵
多,有球形茧。编号(C)中4个品种茧形尚齐一,茧色洁白,“57 A”、“57 B”品种有
球形茧,“57 B”缩皱中等偏细,“46”品种有尖头茧。
     (五)产卵数和卵质的情况
     各品种(系)产卵数如下表5。


     从下表可以看出:参比3个编号内的平均一蛾产卵数,虽相差较大,高低差达84粒卵,
但都是产卵数较高的品种。3个编号中为首者是(B)的品种,平均一蛾产卵数为558卵,
编号内高低差为138卵。次是(A)的品种,平均一蛾产卵数496卵,其中除“明珠” 462
卵,余3个品种相近在500卵左右,编号内高差低仅47卵。再次是(C)的品种为474卵,高低差115卵。
     从表中的毛蛾数对净蛾数的折净率看:3个编号的所有品种,相差不大,都是折净率较高的品种。但详细的分,为冠者仍是(B)的品种,平均折净率为69.94%。(A)与(C)
的折净率分别为67.77%与68.69%。应特别指出,(B)内的高低差仅0.19%,而(A)与(C)的高低差分别为5.7%与6.8%。再从平均一蛾不受精卵数看:最低是(B)内四个品系,在5粒左右;(C)内品种次之,6-7粒;(A)内品种最高,平均一蛾不受精卵1213粒,其中“苏春”、“春蕾”2个品种平均一蛾高达13-16粒。
      三、小结
     (一)从上面参比3个编号12个品种(系)的成绩看,不论是蚕体质的强健性、茧形茧质和产卵数、卵质等主要经济性状,编号(B)的“浙蕾”、“春晓”名个品系显著优于其余2个编号的品种。
    (二)编号(A)与(C)内的品种,某些性状的表现虽是互有高低或相近,但从蚕体强健度以及茧形茧质上看,编号(C)的品种还是优于(A)的品种的。
     (三)建议:把春用多丝量优良新品种“浙蕾甲·乙x春晓甲·乙”和“钟·秋X金·铃”两对品种进一步试繁试养,作为我省春用品种更新的遴选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