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提高蚕茧质量


蒋旭保
(浏阳县土产公司)

     蚕茧质量的提高,是与蚕的品种、蚕的饲养管理,蚕茧收购政策和烘茧工艺息息相关的。这个既分开又联系的系统工程是否配套协调?是决定一个地区内的蚕茧质量好坏的关键。因为蚕品种优良,在不增加设备、提高技术的条件下,也能获得好的茧质。而生产中即使有了较好的蚕品种,但没有优良的叶质、科学的饲养管理、优良的簇具与簇中管理措施,仍不能得到较好的蚕茧质量。蚕茧收烘,只能保全茧质,而不能再提高蚕茧质量。但是,如果烘供技术跟不上,即使有了良好的蚕品种、较好的生产条件和收购政策,也不能得到理想的茧质,甚至破坏了茧质。因此,要提高蚕茧质量,必须做好各方面的技术配套,协调一致,才能真正获得优质的蚕茧。
     一、饲养优良的蚕品种,是提高茧质的有效措施。
     蚕品种是决定产茧量和茧质优劣的内在因素。选用优良的蚕品种,对提高茧质及降低工业成本,提高蚕农收益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我县1986年,从江苏引进苏5×苏6春用蚕品种,在城郊区试养对照,其成绩见表一、二。

     表一、二表明:饲养条件基本相同,并在同一季节饲养春蚕,仅蚕品种不同,所获得的盒种产茧量干壳量、茧丝长、解舒率、出丝率等均有不同的结果。所以说,饲养优良的蚕品种,是提高茧质的有效措施。
     二、提高蚕茧质量,必须从生产抓起
     优质桑叶是生产优质蚕茧的基础。种叶平衡、精细饲养、消毒防病、改良簇具、抓住簇中管理等工作,是提高蚕茧质量的基础工作。因此,要提高蚕茧质量,必须抓好生产的基础工作。
     1.加强桑园肥培管理。提高桑叶质量,主要靠增施有机肥料,合理搭配N、P、K的比
率。另外加强中耕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等也是桑叶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
     2.做好种叶平衡、精细饲养、严防蚕病发生。种叶平衡,才能保证蚕儿饱食就眠和上簇。并根据蚕儿生长发育规律,掌握食性,应多则多,宜少则少,精心护理,促进发育齐一。且要严格消毒防病,减少病虫害的危害。
     3.改良簇具,做好簇中管理,是提高蚕茧质量的关键。我县发展蚕桑生产20多年来,在簇县改良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从油菜杆、竹枝上簇,到使用蜈蚣簇、草折簇和塑料折簇;从密集上簇到适中上簇;从关闭门窗到开放门窗、通风排湿上簇;由地面上簇到上高簇和楼上上簇;由蚕箔上簇不动到上簇中期(三天后)抽掉蚕箔,改换二根竹棍支撑或挂起通风排湿等措施,都是我县提高蚕茧质量的主要措施-。
     三、做好采茧、运输、售茧工作,是保全茧质的第一关。
     来茧要适期,不采毛脚茧、嫩蛹茧,以免造成出血茧、油茧污染茧层,影响丝色,产生夹花丝。在采茧时,还必须结合分类,将上车革、双宫茧、黄柴穿、印烂薄皮茧、蛾削鼠口茧分放,分类售茧。既可保证蚕茧质量,又可提高蚕茧价格。在送售工作中,以箩装肩挑为主,车运为辅。严禁用塑料袋、纤维袋装茧,放在单车或拖拉机上运茧。因在密封的袋中会产生蒸热,在剧烈震动中产生出血蛹,污染茧层。严重影响解舒和丝质。我县为了提高蚕茧质量,在1985至1986年中,曾对塑料袋、纤维袋装茧和放在单车等售茧的,不管情况如何,一律采取降低一个等级收购的措施后,使蚕茧质量有较明显的提高,见表三。

  从表三中可以看出,不同的装茧工具、运输方法对茧质影响较大。因此,必须采取箩装肩挑,且提倡多的中心加放通气物,对保全茧质效果更好。
     四、严格执行国家的收购政策,恢复补正项目,能促进蚕茧质量的提高。
     认真贯彻执行优茧优价、劣质低价、按质论价的收购政策,是促进提高蚕茧质量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全国“蚕茧大战”,扰乱了按质论价的一贯政策,市场混乱,茧质下降。1989年,全国恢复以干壳量计价后,对蚕茧质量有所提高,但远远不如大战之前的茧质。我县一直执行国家定价和省丝绸公司的补正规定进行收购,即以干壳量和上车茧率为分级定价基础,以色泽、含水率、上茧率、死内僵毛率、印烂茧率五项进行补正。多年来,对提高蚕茧质量已起到了促进作用。并使蚕农形成了习惯。但1989年对五项补正全部取消,仅按干壳量、上车茧率定价收购,通过一年来的收购,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据调查:蚕农看到色泽等已无奖罚后,放松了簇中管理、选茧等工作,因此,下脚茧混入上车茧中售茧的多,送毛脚茧、潮湿茧的多,而且作弊的也越来越多,使蚕茧质量一季比一季差,严重影响着茧质的提高。加上蚕茧市场供不应求,工厂为了满足自己的生产,对蚕茧质量要求也随之放低,就是收烘质量差的蚕茧也非常抢手,助长了茧质的下降。见表四。

     从表四表明:执行五项奖罚补正规定比不执行奖罚补正的烘率提高7.31%和7.6%。下茧率上升77.89%和96.2%,使大部分下脚茧已混入上车茧中。为此,笔者建议:1990年,在保证干壳量计价的基础上,必须恢复必要的补正项目,如色泽、含水率、毛脚茧率等。但不宜太繁,因太繁而难实行,大简又不利干蚕茧质量的提高。
     五、严格按照烘茧工艺规程、认真做好茧的处理工作烘茧工作
     烘茧工作是能否保全茧质、保护解舒的关键一环。因此,在烘茧工作中,主要抓住以下几点:1.鲜茧及时进灶,不拢大堆,防止蒸热而损害茧层。2.每个烘茧灶的性能不完全相同。因此,要掌握烘性,及时处理。3.严格掌握头冲的温度、时间、排湿等的关键。4.认真处理好半干茧和干茧。半干茧一般以6—6.5成干为标准,但在实际烘烤中,常受外界气温、煤质和烘烤人员的业务技术关系,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半干茧应装篮分放,适当拢堆,按顺序进行二冲,并注意还性时间、成度均匀适当。5.干茧要求适干,要考虑大局,不要只考虑进仓而偏老,或蚕茧抢手就偏嫩,既不打热包、又不受潮而打包,一及时进仓,确保茧质。
     以上从生产到收购,都是与蚕茧质量息息相关。因此,要提高蚕茧质量,必须从蚕种、生产、收烘技术配套人手,只有协调一致,才能保证蚕茧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