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推广蚕品种的现状与新育成蚕品种的应用前景


奚觉民
(江苏省丝绸总公司蚕桑生产部)

  家蚕品种的改良是发展蚕丝生产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推广优良蚕品种,繁殖优质蚕种,改进养蚕技术,提高饲养水平,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特性,对提高蚕茧产量,改进茧丝品质,开辟蚕丝新用途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蚕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可分几个体系。
   1.资源体系:蚕品种资源蚕=育种素材 
                ↗实用蚕品种育成
     2.育成体系:基础蚕品种育成  
                                    ↘特用蚕品种育成
                                             ↗ 国家实验室共同鉴定
     3.鉴定体系:初交鉴定→省实验室共同鉴定省
                                                        ↘ 省农村生产鉴定
    4.繁殖体系:原原母种培育→原原种繁育→原种繁殖→普通种繁殖
    一、省级实验室共同辈足
    育种单位育成的新品种经初交鉴定成绩优良者,可申请参加省实验室共同鉴定。凡同期两年平均成绩优良者(主要经济性状超过对照品种),可申请参加省农村生产鉴定或国家级实验室共同鉴定。
    我省自1977年组织进行实验室共同鉴定以来,先后对120多对次的品种进行了鉴定。由于实验室共同鉴定试验要求严格,其鉴定成绩参考价值较大。现把几次有关鉴定成绩列出,供各地选择蚕品种时的参考。

    二、我省现行推广蚕品种水平
    1.春用品种苏­5×苏6
    近年来,浙江省推广品种杭7×杭8逐渐被菁松×皓月、浙蕾×春晓代替,我们于1987年春期进行了比较鉴定,现把成绩列表如下:
    2.早秋品种75新×7532:
    3.中晚秋品种:
    由于我省春种秋养比例大,多丝量品种养得多,故在全国相比,盒种产值比较高,但也带来丝质不稳,蚕种供应紧张的矛盾。
    三、“六五”、“七五”期间育成的家蚕新品种应用前景
    1.菁松·皓月:该对品种由中蚕所育成,
    主要优点是丝质优良。但与苏5×苏6相比,茧层率偏低,干壳量偏少,盒种产茧量相平或略低。另外原种繁育时,死笼率高,难度较大。
    2.春·蕾×镇·珠:该对品种由中蚕所有成,四元交杂种。主要优点是茧形大,产茧量较高,蚕种繁殖容易,但体质稍弱,有时净度偏低,因此可作我省春用品种推广。
    3.57A·57B×24·46(新四元):该对品种由中蚕所育成。主要优点是体质尚强、好
养,可作春、中秋兼用种,抗氟力比苏5·苏6稍强,但由于57A与57B血缘太近,实际上是三元种,因此蚕种繁殖困难。
    以上几对春用种,催青后期与小蚕期均要高温保护,叶质新鲜,切忌有细菌感染叶给予,簇中通风,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优良品种高产优质的特长。
    4.丰一×五四A:该对蚕品种由中蚕所育成。主要作夏用种或氟污染地区的春·中秋用种。作早秋用种时饲养水平要高。由于蚕种繁殖较困难,推广量不大。
    我省四个蚕种场试验组在设备十分原始、经费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开展了家蚕新品种的选育,基本上已育成一对春用品种(5·4×24·46)、一对中秋用品种(9·7×10·14),从实验室鉴定与农村生产鉴定成绩来看,综合成绩表现优良,即将试繁推广。
    另外,我们曾引入外省的春用品种进行实验室鉴定或农村生产鉴定的有:浙江省的浙蕾·春晓;四川省的锦5·锦6、绫3·绫4。,陕西省的陕蚕二号;安徽省的华苏·肥苏等。引入的早秋用品种有:浙江省的薪杭、科明,芳山、星·明;广东省的研菁、日桂·湘晖,湖南省的芙蓉、湘晖;湖北省的黄鹤、朝霞等。中蚕所育成的春花、秋月,秋丰、白玉也曾参加中秋用品种的鉴定。
    以上这些蚕品种与我省推广品种比各有所长所短。其优良经济性状还未达到显著程度。
    我省推广品种苏5×苏6已经老化,绸厂与外贸对茧丝强力反映突出。75新、7532也使用多年,蚕种场对繁殖难度反映强烈。因此更换蚕品种已感到非常紧迫。我省需要充分发挥茧丝绸一条龙的优势,各方面共同努力来完成。
    从长远目标看,加强我省蚕品种选育,从基础做起,提高人员素质,添置先进仪器等是十分必要的。以前的忽视应该成为教训吸取。
    以上介绍的新品种,在某些市县已饲养多年,成为推广品种;有些市县还未饲养,在推广前仍需由点到面的进行,以便取得经验,采用良法养良种,才能发挥优良品种的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