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 蚕 春 用 新 品 种 试 繁 报 告

许斯魁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加速我省春用品种的更新,提高蚕茧生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适应蚕桑生产发展形势的要求,是目前我省良种繁育上的重要课题。我们在省桑蚕品种审定小组的领导下,于1989—1990年的春季,从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和湖北省远安蚕种场引进了两对立元杂交型的春蚕多丝量新品种:“金·铃×钟·秋”、“镇·珠×春·蕾”的原种进行试验繁育。现将繁育的情况和各品种的性状表现。整理如下。
                   一、繁育成绩
   (一)各品种孵化收蚁

     各品种孵化、收蚁情况见表1,从表1两年来的孵化收蚁情况看:(1)4个互交原种孵化均较为齐一,实用孵化率各个年度都在90%以上,(2)平均每张原种的收蚁量,以“金·铃”与“钟·秋”的差别较大,2年平均“金·铃”比“钟· 秋”每张原种收蚁量多1.31克,即多43%以上,且每克蚁蚕的头数也要略多一些,所以繁育这对品种时,为了杂交的雌雄对交数平衡,应特别注意两个互交原种出库数的比例。“镇·珠”与“春·蕾”每张原种收蚁数量,从不同年份者互有高低,差率在12.5-17%之间。(3)这4个互交原种的卵色和卵壳色均较为复杂。其日系品种的卵壳色,白色中有黄色;中系品种则黄色中有白色,且黄色深浅不一。
     (二)生长发育经过

     各品种的生长发育经过,两年的实绩基本相同,故把1989年的发育经过整理如表2。
     表2看出:(l)在正常的温湿度下,“钟·秋”比“金·铃”的发育快,全期经过要快3天。即催青经过时间相同,蚕期快1天,蛹期快2天。所以这2个互交原种生产杂交种时的出库、收蚁期差“钟·秋”比“金·铃”要迟3天时间;(2)“春·蕾”比“镇·珠”的生长发育快,全期经过要快2天时间,即蚕期蛹期各快1天。这对品种生产杂交种时,“春·蕾”应比“镇·珠”迟2天出库为宜。
   (三)产茧量和茧质

     产茧量和茧质情况如表3,从表3两年来饲育的成绩看:(1)这4个互交原种1990年春期的各项成绩均优于前一年同期的饲育成绩,(2)平均克蚁产茧量,“金·铃”和“钟·秋” 比“镇·珠”与“春·蕾”高。 1989年高40.3%,1990年高23.1%;2年的平均数高29.5%。应特别指出,在“金·铃×钟·秋”这对品种中,“金·铃”比“钟·秋”的平均克蚁产茧量高15~27.8%;2年的平均数高29.5;(3)这4个互交原种的上、中茧率都比较高。各个品种上、中茧率都在95%以上;(4)茧质三项指标,从各年的全茧量、茧层量看,两对品种互有高低。但茧层率不论任何一年的成绩,“金·铃”和“钟·秋”为24.1~25.12%,明显高于“镇·珠”和“春·蕾”的23.66~23.79%,2年的平均数净高0.73%;(5)死笼率,4个互交原种1990年春期除“金·铃”为5%外,其余3个品种均在3%左右,明显低于1989年同期的实绩。但从最高年份的1989年看,“春·蕾”的死笼率为13.8%,明显高于“镇·珠”;而“金·铃”与“钟·秋”则相差不大。同时“钟·秋”和“镇·珠”的小蚕发育不够齐一,体质软弱,淘汰蚕多。
     (四)卵质和制种

     卵质和制种情况如表4,从表4可以看出(1)参比两对品种的平均克蚁制种数,1990年春期的成绩优于1989年同期的成绩;(2)单位制种数,“金·铃×钟·秋”(正反交)比“镇·珠×春·蕾”(正反交)的成绩高,1989年克蚁制种数高109.3%。因当年对新品种性状认识不够,“镇·珠”和“春·蕾”的种茧保护受高温冲击,加上防病卫生工作没有做好,造成蛹后期发生败血蛹,是造成这对品种低产的主要原因。1990年春期,两对品种都同样在较正常的温湿度条件下,“金·铃×钟·秋”(正反交)平均克蚁制种15.2盒,比“镇·珠×春·蕾”(正反交)平均克蚁制种13.2盒高15%左右,而且2年来“金·铃×钟·秋”比“钟·秋×金·铃”克蚁制种数高52.5~78%,(3)产附情况,两对品种4个正反交组合中,以“金·铃×钟·秋”为最好,次是“镇·珠×春·蕾”和“钟·秋×金·铃”。“镇·珠×春·蕾”和“钟·秋×金·铃”,蚕卵附着力较差,易落卵。“春·蕾×镇·珠”的不良卵,特别是不受精卵比其余3个正反交组合分别高44.5~82%以上。
                   二、品种性状
     (一)“钟·秋”即“57A×57B”品种,为中中交杂固定原种。孵化齐一,小蚕期发育尚齐一,但体质不如“金·铃”。大蚕期为限性班,雌蚕普斑,雄蚕素蚕。五龄蚕体大,食桑快、食量大。大茧形、椭圆有球形茧,茧色白。发蛾雌雄同发、不集中,一日捉蛾多次。杂交性能好,蛾尿多、产卵快,蚕卵附着力较差,易落卵。全期经过比“金·铃”短3天,与“金·铃”对交时应迟出库3天,原种张数应多30~40%为宜。
    (二)“金·铃”即“24×46”品种,系日日交杂固定原种。孵化和各龄眠起齐一,大眠眠性慢。大蚕体色糙米色普斑。食桑较慢,体强易养。大茧形、长椭圆微束腰,茧色白。发蛾先雄后雌,雄蛾较安静、杂交性能好、产卵快。
     (三)“春·蕾”即“苏春×春蕾”品种,系中中交杂固定原种。孵化齐一,小蚕期有伏桑夷小蚕,大蚕期眠起较慢,蚕体大,食桑量大。老熟齐一,熟蚕喜爬,易发生不结茧蚕。茧形椭圆有球形茧,杂交性能尚好。产附较差,不受精卵较多。全龄经过比“镇·珠”快2天,对交时应迟出库2天。
     (四)“镇·珠”即“镇丰×明珠”品种,为日日交杂固定原种。孵化齐一,蚕质不如“春·蕾”强,易发生小蚕。食桑慢,有踏叶性状,五龄有污尾蚕。营茧慢、茧形浅束腰。发蛾慢、先雄后雌,不集中,一天捉蛾多次。杂交性能较差,易散对。蛾尿多、产卵快,有叠卵。“镇·珠”比“春·蕾”的收蚁量最好多15一20%为宜。
                    三、小结
    综合上面2年来4个互交原种少批量繁育的饲育表现和制种杂交性能、产卵量、卵质、制种量等经济性状的成绩,可以看出,以“金·铃×钟·秋”为较优,建议进一步扩大繁育试验,为我省新蚕品种区试鉴定提供更全面的依据。

       参加试繁工作的还有梁绪玉、林高堂、李永兴、李飞鸣等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