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省春蚕饲养的特点及相应
的 技 术 措 施

谈顺友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我省春蚕饲养量常占全年养种量的35%左右,而产茧量占全年的45%以上,夺取春茧优质高产对完成全年产茧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的春蚕饲养与往年相比较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的改剪取接穗的桑园增加。我省蚕桑生产正处于发展阶段,为满足扩大桑园面积对苗木的需求,开春以来,各地在成林桑园中剪取了一定数量的枝条作接穗,桑叶产量随之相应减少。因此,蚕农在确定春蚕养种量时应将枝条减少数量和去年的桑叶产量及今年的气候情况一同考虑,达到既无桑叶过剩又不缺叶。一般饲养一盒春蚕约需桑芽叶700—750公斤左右。
     二是高丝量品种比例增大。我省春蚕品种正在更新,去年以华合×东肥·671(正反交)为主,今年增加了一定数量高丝量的春·蕾×镇·珠(正反交)新品种。该品种五龄蚕期需经过9天,比华合×东肥·671长1-2天;食桑量大,每盒种全龄用桑不少于700公斤;对温度要求较严格,21℃以下的阴湿环境不利于蚕的生长发育。
     三是气象预报阴雨天多。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滨湖地区今年4-6月雨水较集中,阴雨天多,且易出现大风、冰雹、急剧降温、局部地区固体降水等不利天气,并有洪涝发生。饲养春蚕时,要考虑不良环境对桑叶产量和质量、蚕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影响,做好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准备。
     根据上述特点,应采取如下几条措施:
     1.适当迟养春蚕:往年春蚕为4月下旬收蚁,今年一般以推迟至5月初收蚁为宜,这样有利于避开4月下旬的低温多雨季节,降低养蚕加温燃料成本,且有利于桑树生长期延长,成熟充分,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从而达到多养春蚕,增加蚕茧产量和提高蚕茧质量,以弥补桑树枝条剪伐过多、影响产茧的不足。
     2.推广小蚕共育:小蚕共育不但能节约劳力、燃料,严格防病消毒,而且能贯彻技术处理措施。小蚕共育以集中20-30盒蚕种比较适宜。要选择大小适当,便于保温、保湿,通风换气方便的房屋作小蚕共育室,小蚕饲养到三龄时再分发到农户饲养。
     3.严格防病消毒:养蚕前要对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进行:洗(蚕室、蚕具要全面清
洗),刮(蚕具及蚕定地面的污物刮净);晒(洗净的蚕具要曝晒);消(蚕具、蚕室用1%漂白粉澄清液全面消毒一次)。蚕期中要坚持洗手给桑、换鞋入室的防病卫生制度,并
用l%漂白粉液对蚕室地面和周围进行消毒。湿度大的蚕室要加强对僵病的防治。
     4.保证良桑饱食:桑叶是蚕儿的唯一饲料,因此,要使春茧丰收必须使蚕儿“吃好”
即喂适熟、新鲜、老嫩一致的桑叶,要剔除老硬叶、病虫叶、泥沙叶、蒸热枯萎叶;“吃饱”:即要让蚕儿充分饱食就眠,防止饥饿过度;“吃了”:既不要使蚕儿饥饿,又不要浪费桑叶。
     5.调节好温湿度:一般1-2龄饲育标准温度为25-27℃;相对湿度为干湿球差0.5-1℃;3龄25-26℃,干湿差1.5—2℃;4—5龄23-25℃,干湿差3—4℃。
    6.合理上簇与采茧:做到适熟上簇,不偏生,不偏熟。上簇密度按折簇1平方米面积撒熟蚕400头左右。簇中温度控制在24—25℃,湿度为干湿球差2—3℃为宜,并保持光线均匀。
     采茧应在上簇后6-7天进行,严禁采毛脚茧出售,以保全茧质,达到增产增收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