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发育不齐的主要原因及调节措施

颜新培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在目前的养蚕生产布局中,春蚕期占全年饲养量的比重较大,该季蚕茧产量的高低直接左右着该年蚕农的经济效益。在湖南各养蚕区,春蚕期气候和叶质条件较好,病原少,一般容易达到优质高产,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蚕儿发育不齐,直接降低了蚕茧产量与质量。如何在春季使蚕地整齐一致地发育,是提高春季蚕茧质量及蚕农当年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一、春蚕发育不齐的原因
     蚕儿发育不齐,轻则造成技术处理困难,劳动效率降低,重则蚕病严重发生,经济效益差。蚕儿发育不齐主要与蚕期中各项技术处理不当关系,综合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蚁蚕孵化不齐。1.在催春过程中,气象环境和技术处理不当,易造成胚子发育不一致,蚁蚕孵化不齐;2.目前,生产上一般将蚕种催青至转青卵发种,此时,蚕卵抗逆能力明显降低,如果蚕农领种后不及时合理保护,蚕卵往往孵化不齐,3.在新蚕区,有的蚕农没有掌握正确的收蚁方法、时间、技术,边收蚁,边给桑,也人为地造成同时孵化蚁蚕进食有前有后,使之发育不齐。
     (二)眠起处理不当。在就眠不齐的情况下,没有及时提青,特别是大眠的时候,入眠往往不齐,如果不进行分批处理,一边给桑,一边陆续就眠,层层有眠蚕,不仅有害蚕的生理,也容易感染蚕病,往往在同一蚕匾中出现起蚕、眠蚕和迟眠蚕混在一起的现象,给技术处理带来困难。蚕儿蜕皮后,有的蚕农没有控制好饷食适期,边起蚕,边给桑,造成同一批起蚕饷食有前有后,蚕儿发育不齐。
     (三)给桑质和量不匀。桑叶是蚕的主要营养来源,蚕儿发育快慢与桑叶的质量有密切关系。有的蚕农同一次给桑时,小蚕期桑叶叶色叶位不一致,每匾每次给桑量不同,给桑次数不同,都会使蚕儿摄取营养不同,从而造成蚕儿生长发育不一致。此外,饲养的温度不匀,蚕儿在蚕座上分布不匀,都会不同程度地造成蚕儿发育不齐。
     二、调节春蚕发育齐一的措施
     在养蚕过程中,要使蚕儿孵化、眠起、上簇齐一,除了在催青过程中使胚子发育齐一外,在养蚕技术上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力争蚁蚕孵化齐一。这是使蚕儿发育齐一最重要的关键环节。蚕农将蚕种领回后到孵化时要进行合理的保护,有条件的小蚕室最好保持温度25℃左右,相对湿度85-90%,蚕卵继续遮光收蚁。当天早晨适时感光,掌握在上午8点左右收蚁。如蚁蚕孵化不齐,应分批收蚁。杜绝边收蚁,边给桑的不良习惯。散卵推广“网收法”,平附种推广“倒伏桑收法”。收蚁后要做好整座、匀座工作,并进行蚁体消毒。
     (二)确保眠起齐一。眠起处理是调节蚕儿发育齐一的关键措施。在同一批蚕中,由于种种原因,个体间发育不可能都整齐一致,因此在眠前要做好提青育分批工作。即在蚕座上撒焦糠,加网给桑提青,提出的迟眠蚕放在温度较高处,给予良桑,使其饱食就眠。蚕蜕皮后,当起蚕头部呈淡褐色,头胸部昂起左右摆动时为饷食适期。在饷食适期一定范围内,延迟饱食尽量做到同批蚕饱食一致。不能边起蚕,边给桑。
     (三)给桑质量均匀。采摘桑叶要求成熟适度,老嫩均匀,营养丰富。特别是小蚕期桑叶要求叶色、叶位基本一致。每次给桑时,每匾给桑量尽量一致,桑叶撒布均匀。同批蚕每天给桑次数相同。
     (四)饲养温度均匀,蚕座面积适当。蚕是变温动物,温度对其生长发育及生理影响甚大。感温不同,同批蚕就发育不齐,春蚕期,气温忽冷忽暖且逐渐上升,所以,室内加温要注意均匀。要经常调换蚕匾位置,发育快的放在蚕架下层,慢的放在蚕架上层。在幼虫期,蚕儿生长发育迅速,每次给桑前根据蚕儿在蚕座上分布状况决定是否扩座分匾,给桑后要整座、匀座。
     (五)保证上簇齐一。为了使同批蚕老熟齐一,一般在大眠时做好分批处理,或在5龄起蚕分批饷食,发育快的和发育慢的分开饲养。为了节约桑叶劳力和促使蚕儿老熟齐一,同批蚕在见熟5%时,可在傍晚时添食蜕皮激素,每支针剂加水2公斤,搅拌后均匀喷在20公斤桑叶上,给一盒蚕儿食下,第二天早晨蚕儿就可整齐一致地上簇。
     综上所述,在春蚕期,只要调节气象环境,饲料环境基本一致,蚕期技术处理得当,就可保证春蚕整齐一致地发育,从而夺取春季蚕茧优质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