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 蚕 种 管 理   促 蚕 桑 发 展

澧县蚕业技术服务站

  澧县蚕种供应自1988年归口县蚕业技术服务站管理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健全了蚕种供应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我县蚕桑生产发展。近三年来,我县蚕桑生产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三年累计供种33261盒。产茧87886吨,比前三年(1985—1987)总产695.65吨,增加了183.25吨,增长了用26.34%。1988年,供应蚕种9453盒,产茧263.75吨11989年,供应蚕种10578盒产茧303.95吨;1990年,供应蚕种13230盒,在中晚秋蚕遇到特大秋旱的情况下,仍然产茧312.2吨。蚕桑生产的发展使蚕农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很大地提高。 1990年,全县仅蚕茧收购资金达342万元,平均每担茧价达到508.6元。官垸乡蚕场李二英植桑5.9亩,三年来累计产茧3213公斤,收入41508元。较前三年收入9500元增加了32008元,增长3.369倍。
     回顾蚕种归口管理后三年来的工作历程,我县蚕桑生产之所以能够得到较快地发展,一是政策好,茧价提高,极大地鼓舞了蚕农植桑养蚕的积极性;二是普及了植桑养蚕技术,提高了生产力,三是狠抓了蚕种归口管理工作,推广了优良蚕品种。在抓蚕种的归口管理,推广优良蚕种上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建立、健全了蚕种供应、管理体系
     1988年以前,我县蚕种供应工作多家插手,管理混乱。蚕种的质量、数量都难得到保证,严重阻碍了我县蚕桑生产的发展。1988年,我们经过多方努力,同时也得到了省蚕种冷库,省经济作物局和省蚕桑科学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赢得了政府领导的重视,县农委1988年6号文件明确规定,澧县蚕种供应归口县蚕业技术服务站管理。使我县蚕桑生产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根据我县蚕桑生产发展的特点,在蚕种管理上,以县蚕业技术服务站为核心,将全县蚕桑划分为38个生产区,每一个区由2-3人组成蚕桑生产指导小组,确立一个村组负责人任小组组长,该小组直接服从县蚕业技术服务站的管理和指导。并由县蚕业技术服务站统一制订了《澧县蚕桑生产指导管理条例》,明确了有关的问题:1.县蚕业技术服务站负责制定全县蚕桑生产发展规划、实施措施和全年生产技术意见、科学试验、示范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同时,完成全县蚕桑生产对蚕种、蚕需物资的管理和组织供应工作,2.蚕桑生产指导小组负责实施县蚕业技术服务站制定的各项生产技术措施和发展规划,签立、兑现本地区的蚕种供应合同,负责蚕种和蚕需物资的订购与发放;3.规定每个蚕桑生产区的蚕种订购工作不得超越本生产区的范围,更不得擅自提高蚕种供应价格;4.各蚕桑生产区指导小组的工资一部分由县蚕业技术服务站按每盒种0.2元从蚕种收入中支付。另一部分则在蚕药、蚕需物资的经营利润中自行解决。
     二、坚持计划自理、实行合同供种
  由于蚕种的生产计划性强,调节幅度小,同时蚕种的需求量又受环境气候等诸因素的制约。因此,蚕种从生产到销售都应实行计划管理,坚持年初拟定生产用种计划,年中按合同计划供种。大致可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每年年初,由各蚕桑生产区指导小组根据本地各农户承包桑园面积、土壤肥力特点和桑树长势等将该农户需种合同落实到户,并在二月底前与县蚕业技术服务站签立本生产区全年蚕种供需合同,按规定收取一定的合同保证金。
     第二,在年中每一期蚕前规定的定种时间内,各蚕桑生产区指导小组向县蚕业技术服务站办理本期蚕种订购手续。同时交纳所需种款,在蚕种订购中,严格履行蚕种供应合同。除给予5%的机动供种数外,其它增加或减少蚕种数的情况一律按合同办事。超过部分严格按计外价供种,减少部分如果造成了经济损失,则应由需方承担全部经济损失。
     由于我们严格执行合同,采取视情况加收种款或者处以罚款的手段,增强了合同的严肃性,蚕农体会到实行合同计划供种的重要性,蚕区指导小组的责任心得到了加强,蚕种供需合同数接近于实际,保证了蚕桑生产有计划的发展。
     三、坚持供种与技术服务相结合
     通过抓好蚕种的供应工作,密切了和当地基层组织及群众的关系,建立了一批科技示范户和科技示范区,完善了技术服务网络。同时在蚕种的发放过程中,采取了配发技术资料、举办技术讲座等形式,使新技术、新品种、新蚕药及时地同群众见面,为群众所利用,转化为生产力。三年来,我们随同蚕种印发了改进收蚁技术、养蚕高产技术模式、夏秋蚕消毒防病技术意见等技术资料7000多份,组织了蚕的新品种比试,并逐步健全了蚕药供应体系。1986年,组织供应了六种蚕药;1990年,蚕药品种达12种,供应面达全县95%以上的蚕区以及安乡、汉寿等县的少量地区。同时,推广了蚕季安、蚕座净、845消毒剂等五种新蚕药,基本上满足了蚕桑生产对蚕药的需求。
     我站在蚕种供应工作中,本着待人热情,服务周到的宗旨,尽心尽力为蚕农办实事,充分发挥了农业部门的职能作用,蚕农订种随到随订,午间休息时间以及星期天都安排有专人值班,并开展了“电话预订”蚕种。对交通不便地区,用专车“送种上门”。当蚕种发生缺口时,我们积极为蚕农想方设法解决。用蚕农的话说,“农业部门供应蚕种,既开方、又抓药,关键时刻不推脱,我们蚕农举双手拥护”。
     我们的供种工作,得到了省蚕种冷库和省蚕桑科研所的大力支持。1988年,我县晚秋期合同外需种量大,本省蚕种不足,省蚕种冷库安排专人专程从广东为我们调回了蚕种,保证了我县晚秋蚕的用种,维护了我们的信誉。
     尽管我们在蚕种供应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为了搞好今后的蚕种供应工作,除我们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外,希望能继续得到各级主管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协作,避免矛盾,为我县蚕桑生产发展做出新贡献。

一九九○年十一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