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启发
(南县农业局经作站 413200)
1991年10月,我县中鱼口乡晚秋四龄蚕普遍表现不良,主要症状是蚕地停止食桑叶,乱爬、吐浮丝。我站听到情况反映后,立即组织人员赴全县蚕桑主产乡进行调查,并请专家帮助分析原因和提供技术帮助,通过一系列的补救措施,保证了晚秋蚕茧丰收。
一、晚秋蚕表现不良症状的原因
晚秋蚕四龄期表现不良症状的基本特征是蚕儿食桑量减退或停止食桑,残桑多。且蚕儿表现呆滞、爬边,围绕蚕座四周乱爬,吐平板浮丝,但蚕儿普遍健康,蚕体青白色,蚕体匀整,尾角翅起,蚕粪墨绿呈六角柱体状,僵、脓、空头病很少见,就眠、起眠整齐一致。根据症状表现,排除了微粒病的可能性,其病状表现很象杀虫双、杀虫眯等有机氮农药积累性中毒状。调查组在全县调查了168户蚕农,根据其症状表现程度大致可分为四类:一类症状表现突出型,以中鱼口乡小兰洲村为主体;二类表现一般型,以沙港市乡四美村、麻河口乡沈家刘桑场为主体;三类表现轻微型,以身咀乡港口村为主体;四类是没有
症状表现型,各村场都有个别农户。根据不同程度的症状表现,我们调查组汇同省派专家反复调查比较,根据蚕种的发放,蚕儿的饲养、环境
条件。气候条件的变化等综合因素比较分析,认为造成晚秋蚕表现不良症状的主要原因归纳
为:
(一)气候的影响。根据县气象部门记载该年10月6日至7日早晨最低温度分别为13ºC
和11.2ºC,日平均温度为15.6ºC和17.6ºC,温度比1989年、1990年同期分别低3.9ºC、5.2ºC
和5.l、5.7ºC。10月6日至7日蚕地刚进入四龄饱食期、盛食期,而四龄期对低温的抵抗力
较弱,又恰好与六、七日的低温相吻合,根据蚕儿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长期处于20ºC
下,蚕的健康会受到影响,如果早期霜冻,气温下降在12℃以下,将危及到蚕儿的生命。而10月7日早晨最低温度只有11.2ºC,可见其影响之大。而此时我县大部分蚕农没有及时采取升温措施,使蚕儿表现不适出现异常现象。据调查中鱼回乡小兰洲村1—2组与一河之隔的乌咀乡港口二组比较。小兰洲 l—2组10月6、7日没有一家升温,而港口村l—2组及时升温的表现轻微,食桑干净,只个别有点爬边。长期升温,室内温度保持在20—25ºC之内的没有此种症状表现。
(二)农药的影响。中鱼口乡小兰洲村有大部分蚕农在七日晚上采取升温措施后,症状仍较严重,难以缓解。据调查该村为水稻、棉花、蚕桑混合种植区,棉花、水稻间于桑中的现象到处可见,在靠水稻、棉田桑园采叶喂蚕后,乱爬的。
现象尤为严重,是一种微量积累性农药中毒的典型症状表现。特别是一部分蚕农中秋蚕中毒后的桑园桑叶仍然采用,认为时间已过去20多天没有事了、从而导致大面积的农药中毒。
(三)蚕种质量的影响。晚秋蚕我县养种2999盒。全部为浏阳县蚕种场的反交品种湘辉×芙蓉。根据杂交品种的特性,本身种性是野性较强,特别是遇上不适环境条件,为了保护自己,便把原始的本能全部表现出来。加之今年晚秋品种为我省春制品种,春制秋养,而春制时遇到历史上罕见的长期低温寡照,桑叶叶质普遍较差,叶绿素少,原蚕的体质较弱,使后代杂交种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减弱,因而在饲养中遇到低温,就表现异常症状。
(四)饲养条件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有个别农户升温及时,且没有农药中毒现象,也有少量爬边、吐浮丝。我们认为,主要是饲养管理没有跟上,其表现一是蚕头过密。在小兰洲村调查30多户,在四龄前基本上每匾达2000多头,一匾可分为3-4匾饲养。由于养得过密的看上去起了堆,蚕儿很难均匀的吃到桑叶,所以导致一部分蚕爬边;二是叶质过老,今年晚秋蚕在10月10日前,雨量较少,桑叶水分不多,特别是下午采的叶干巴巴的,加之喂养过多,四龄的食后就只有老叶喂养,导致蚕儿不适。
二、蚕儿不良症状的补救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的原因,我们及时与乡村干部以及蚕农座谈,分不同情况采取了以下补救措施。
一是搭棚升温。用薄膜把蚕架周围围起来,
使喂叶的一方留门上叶。因陋就简的用锯木粉、
草木炭等沤火钵或用煤炭护(燃烧时放一把石灰)再放在棚内早晚升温。升温的时间依气温情况而定,一般在下午五点至第二天上午九点,使棚内温度保持在 20~25 C之间。在中午敞开薄膜打开前后门窗通风换气,每次换气半个时间左右,使蚕室内保持微风,气流缓慢通过为宜。
二是采适熟没有污染的叶养。根据蚕儿不同的发育时期,采用分批次上叶,四龄饱食期采稍偏嫩的叶喂养,进入四龄盛食期采偏老的桑叶喂养。采叶时不采靠近水田、棉地的叶,防止再次中毒。
三是加强防病,及时淘汰病蚕。蚕地经过中毒低温的影响,体质虚弱,最易感病。晚秋往往僵、脓、空头病并驾齐驱,混合发生。在防病上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从饲养着手,在四龄期用新鲜生石灰化为熟石灰后用粉筛过筛均匀的撒在蚕匾内,隔一天撤一次。除眠中不用外,五龄眠起后依旧使用至老熟,同时使用大蚕防病一号及采用氯霉素添食等措施,发现病死蚕及时淘汰隔离。
四是及时分匾扩座除沙,防止蚕头过密,按四龄中后期的饲养标准,每匾饲养数量以
500—800头为宜,及时分匾,防止蚕儿互相拥挤,吃不到桑叶。
五是添食红糖与阿托品。只对一部分农药中毒的蚕儿采用。
通过一系列的补救措施。晚秋蚕基本上没出大的问题。据调查全县晚秋41户蚕农,桑园面积共125.8亩,养种147.5盒,共计产虽3926公斤,平均盒种产茧26.6公斤,亩桑产茧
31.2公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