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桑沙二×伦 109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汤锡予       叶建美
(湖北农业科学院要研究所430070)


  杂交桑沙二×伦109是广东省顺德县农科所选配的杂交组合。我省近几年大量引进。 1990年结合《长江流域蚕区提高原料茧品质综合养蚕技术研究》课题,在随州市北郊区首义村对杂交桑沙二×伦109的适应性及栽培技术进行了多次试验研究,提出了一套适应本地条件的杂交桑高产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杂交桑沙二×伦 109的栽培特点
  优点:(l)发芽早。比湖桑32号早10天左右,我省一般在3月下旬脱苞,4月上旬开放
1一2片新叶。
  (2)生长成熟快。枝条生长长度比湖桑32号高20%,平均株条数多2.4根。桑叶20-25天可采叶一次。
  (3)产量高。比普通荆桑一般可增产25%-30%,比湖桑32号高15%-30%,比湖桑32号高15%-30%。
  (4)繁殖易。可用种子和扦插、压条繁殖,繁殖速度快,而且当年播种或当年抒插,当年就可成园,当年采叶养蚕,当年受益。
  (5)适应性、耐代性和再生力强。
  (6)适合条桑收获,节省采桑用工和给桑用工。
  (7)抗性强,抗赤锈病、萎缩病和桑天牛等。
  缺点:
  (l)叶片薄,叶面粗糙,失水快,桑叶易调萎。
  (2)硬化快,桑叶 30天不采便硬化。
  (3)不耐旱,宜栽植在肥水条件较好,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
  二、杂交桑沙二×伦 109的叶质鉴定成绩
  为了解杂交桑沙二×伦 109的养蚕效益,1992年春期,对杂交桑和湖桑进行了饲养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龄蚕的发育经过、眠起整齐度、瞄蚕体重、熟蚕体重等均无明显差异,其茧质、量成绩见表1


  从养蚕成绩比较结果来看,单张产茧量、全茧量、茧层率均以小蚕湖桑,大蚕杂交桑饲育区最高。大蚕用杂交桑采取条桑收获,条桑饲育比片叶育节约给桑用工50%。另外,1990年春经省农科院农业测试中心化验分析,杂交桑除蛋白质含量较低外,脂肪、可溶性糖、全糖的含量均比湖桑高(见表2)。

  三、杂交桑沙二×伦109的高产栽培技术
  经过课题组三年来在北郊区的多项栽培试验研究,得出了一套适合当地条件的杂交桑高
产栽培技术。
  (一)句扦插繁殖 快速成园
  根据杂交桑沙二×伦109生长快,产叶量高,扦插易成活的持性,1989年小面积进行春季硬枝扦插一步成园试验,一举获得成功。1990年大面积推广,取得了当年扦插、当年成园,当年采叶养蚕,当年亩产虽达64公斤的好成绩(见表3)。

  硬技扦插一般在3月中、下旬进行,采用一步成园的可按行距70厘米,珠距20厘米进行扦插,插后用稻草覆盖。一般成活率春插为89%,夏插为75%,秋插为85%。待全部成活后进行移密补缺,保证每亩成苗4000株以上。7月下旬开始在新梢基部采摘片叶饲养早秋蚕.但应控制采叶量,大量用叶时间集中在中、晚秋蚕。在当年的生长期间,不宜伐条收获,以促使扦插苗根系生长发达,为以后高产稳产打好基础。
  (二)合理密植 矮干养成
  杂交桑沙二×伦 109枝条直立,株型紧凑,产量较高,为了提高光能利用率,发挥群体优势,必须进行合理密植(见表4)。

  另外,对杂交桑不同栽植密度逐年产量增长对比情况(表5)也可看出,合理密植对杂交桑快速丰产与稳产高产的重要性。

  从表4、表5的成绩来看,栽植当年随着栽植密度增加,亩桑条数增加,产叶量也相应提高;栽植第二年亩栽3000一4500殊产叶量相差甚微,亩栽5300株增产幅度小;第三年亩栽4000—4500株产叶量高于2000—3000株的产叶量,其中亩栽5300株因密度过大,个体发育受到限制,枝条细弱,桑叶黄化脱落也多,产吐量反而有下降的趋势。综上所述.杂交桑沙二×伦 109最佳栽植密度是苗栽4000一4500株.树型空矮干或无干养成。栽植当年离地面6-10cm剪定,第二年离地面10~15cm剪伐定型。针对栽植密度高和杂交桑发芽率高,发芽势强的特点,以后不再提高树型。即2年养成树型,提前进入盛产期。
  (三)二次剪伐 提高产叶量
  针对杂交桑再生能力强,耐剪伐.腋芽易萌发产生侧枝,而侧枝叶片小而薄,含水量高,营养不充实以及测技数、黄化落叶数随着枝条长度提高而增加的特性,设计了不同剪伐形式试验(见表6)。


  从以上试验结果可看出,一年二次伐条采取春伐加迟夏伐可有效地提高亩桑产叶量,比一次伐条的春伐提高14 8%,比夏伐增产11.5%,比春伐加早秋伐增产18.5%。而且春伐加迟夏伐可结合我省的气候特点多养春、夏蚕和中秋蚕,减少或不养早秋蚕,有利品种合理布局。另外,还可利用夏蚕五龄期伐条搞条桑省力化养蚕。春伐加迟夏伐的剪定方式是春季离地面10-15cm剪伐,夏季五龄期(约7月中旬)离地面10一15cm剪伐搞条桑育。
  (四)重肥投入 分次施肥
  杂交桑生长迅速,产叶量高,肥料消耗量大。据1992年在试验区设点调查不同施肥水平与产叶量的关系(见表7)。


  以上说明杂交桑耐肥性强,应增加肥料投入,只有高投入才能高产出。在施肥方法上,根据杂交桑根系发达密植矮子的特点,宜采用浅沟施入,施后立即覆土。另外,根据不同的土壤状况,进行氮、磷、钾配方施肥,并增加施肥次数,一般做到养一季蚕,施一次肥,迟夏伐的早秋肥应重施,占全年化肥用量的30%一40%,以促进迟夏代桑迅速萌芽,恢复生长势,保证秋季桑树正常生长。
  (五)合理采摘 贮藏保鲜
  杂交桑比湖桑叶片成熟快,黄化脱落提前8-10天,蚕期结束后如留叶多,易造成黄化脱落,如采叶过度,会减弱光合作用,且枝条中部一些桑芽萌发侧枝,枝条生长减慢,因此要合理采摘,做到既合理利用桑叶,又能促进桑树旺盛生长,为桑叶持续高产创造条件。因此,除伐条的桑树外,每一季蚕结束后,每条留叶7-8片为宜,成条的桑树做到伐前7天打顶芯,促使项叶成熟。在晚秋蚕结束后每条留叶5—6片,以防冬芽秋发,影响次年产叶量。
  杂交桑叶型大,叶肉薄,叶脉细小,桑叶易凋萎。因此,要特别注意杂交桑的采、运、贮等工作,尤其是小蚕用叶应适量采摘,合理贮藏,减少贮藏时间,防止萎凋。在夏季大蚕期用叶可利用杂交桑枝条细直的特点,结合伐条采用条桑育。
  四、讨论与小结
  1、杂交桑沙二×伦 109经过五年在随州市引种栽培试验可以看出,该品种生长快。再生力强,生长迅速,产叶量高,叶质较好。在肥培条件好.亩栽4000株以上时,建园当年可亩产茧80公斤以上,第二年产茧125公斤以上,与湖桑32号比较,具有建园容易,丰产快等特点。其弱点是抗寒、抗旱、抗病性能较湖桑32号差.叶片薄,失水快,采叶较费工。
  2、杂交桑沙二×伦 109虽有繁殖快、投资省、投产早、效益高等优点,但也存在桑叶叶肉较薄,易干瘪、易黄化脱落及侧枝多等不足,宜采用湖桑与杂交桑合理搭配种植,通过树型合理养成,形成高低间作的立体式桑园,可扬长避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同时有利于调整布局,减少早秋蚕饲养量,提高单位面积产茧量,通过两者混合养蚕,还有利于提高茧丝质量。
  3、杂交桑发报力强,扦插繁殖成活率高,并可实现当年扦插、当年成园、当年来叶、当年受益、当年亩产茧64.5公斤,可在生产上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