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志 新
(湖南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局 410005)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生丝出口国,约占世界生丝出口量的90%,绸缎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40%,1992年丝织品及加工成品的贸易额达21亿美元,2000年的目标为27亿美元。
一、国际国内茧丝究生产贸易形势
(-)我国桑蚕单产量持续增长。从1988年以来连续5年大幅度增产,蚕茧总产量由
1988年的35.36万吨增加到1993年的71.3
万吨,培长一倍多。
(二)丝绸及制成品出口创汇增加。1988年全国生产生丝3.36万吨,其中出口生丝10181吨,创汇3.22亿美元,绢丝1903吨,5500万美元;丝绸15215米、4.66亿美元;服装6.1美元,总创汇16.5亿美元。1992年全国生产生丝5.6万吨,比1988年增长66.7%。生丝和绸类出口量减少,但服装等制成品出口量增幅较大,
出o创汇达21亿美元,比 1988年增加 4.5亿美元,增长27.3%。
(三)世界茧、丝生产情况。全世界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桑蚕茧,主要有中国、日本、
印度、苏联、北朝鲜、泰国、巴西、南朝鲜、土耳其等国。1992年世界桑蚕茧产量达85.86万吨,生丝134万包,中国分别占69.6%、63%。
近几年,在丝绸热的刺激下,联合国及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积极支持印度、巴西、越南等国家发展蚕丝生产,以期打破中国在世界丝绸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四)国际市场丝绸及制成品的消费趋势。80年代以前,生丝的主要消费国是日本、印度、意大利、南朝鲜、法国、美国、英国、西德、瑞士等国。1978年这9个国家共消费生丝30334吨,占世界产丝量的65%。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西方、日本等主要丝绸消费国家,由于受经济不景气及丝绸高价的汉响,丝绸消费增长速度减慢。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丝绸产品的不断开发,以及丝绸消布层次的不断扩大,国际丝绸市场前景仍是十分广阔的内销市场也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得到进一步开拓。国内消费绸缎从1978年的2.68亿米,增加到 1%6年的9.3亿米,8年增长3.47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1995年世界生丝消费量将达到8.5万吨,平均年递增3%以上。我国丝绸工业部门预测,到1995年我国的生丝产量6.4万吨,丝织品22亿米,而茧丝产量应以3%的速度增长,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五)湖南茧丝绸生产及市场情况。我省1992年生产蚕茧3750吨,比1988年增81%,年生产生丝18O吨左右,丝据约1500万
米,丝绸出口换汇仅1300万美元。由于丝绸工业落后,全省还多余一部分蚕茧往外省推销,而一部分出口产品又需从外省组织货源。
二、复关后对我国丝绸生产贸易的影响及其对策
(-)统一茧、丝、绸价格和经营管理不利于、国际贸易。我国蚕茧、生丝是由国家物价局统一制定的价格。即实行上车茧率100%、干壳量9.2克每50公斤价440元;3A级生丝每吨价15万元。但关贸总协定要求取消国家统一制定的价格,取消国家对企业的补贴,从而形成国际贸易中的平等竞争环境。今年国务院还重申:茧丝仍由中国丝绸出口总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各省、市、自治区由丝绸公司或外贸公司统一收购蚕茧和生丝。湖南的蚕茧价格和经营茧全面放开,但仍受多方约束,如蚕茧、生丝钻外省需经省丝绸公司统一开据“准运证”,生丝还是独家经营,茧丝绸出口受国家配额的限制等等。
(二)茧丝绸产品质量较差,缺乏竞争力。湖南茧、丝、绸的数量少,产品质量较差。贸易缺乏竞争力。由于管理不善,收购部门对蚕茧质量要求认识不一致,致使蚕茧质量较差。我省丝绸加工企业规模小,大部分工厂的设备、工艺落后,经营管理跟不上,生产的丝绸产品质量较差。花色品种难以对路,特别是绸缎印染和后整理水平差。如前几年国家每年计划湖南出口生丝20吨的任务也难以完成,还有部分湘绣底坯也要从外省调流由于丝绸加工业落后,反过不又影响了全省蚕茧生产的发展。“七五”期间全国是大发展的时期,而掰市却徘徊不前。
(三)茧、丝、绸出口成本较低,创汇率高。目前,国内每吨平上茧售价3万元人民币,而出口1吨茧价达1万美元,即折合人民币57万元,价值提高近1倍。国内每吨3A组生丝定价15万元,若出口每吨生丝可创汇3.2万美元,按1万美元兑换人民币5.7万元计红,即每吨生丝价值达18.24万元,可提高效益21.6%;若按市场兑换价效益更好。丝绸服装等制成品出口的创汇率更高。我国劳动力的价值较低,培桑养蚕的投入与产出比是100:240,日工值 11.5元。
(四)复关后茧丝绸的发展及国际贸易的对策。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发展情况,国际丝绸市场的销售还将有较大发展,特别是印染绸服装、针织品和复制品,需求量将持续上升。日本、南朝鲜茧丝生产近年来大幅度下降,也给我国增加出口提供了机会。国内市场在90年代中后期。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后,丝织品的需求将会有较大的增加。为发展蚕业生产,扩大丝绸出口,丰富国内市场,提高经济效益,我们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1、开发山丘区经济,建设好蚕茧基地。据省内外经验,蚕桑生产适应性广,见效快,经济效益好,近年已成为国家和省里开发老、少、边、远。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项目之一。我省应重点抓好井岗山区的酃县、茶陵县,武陵山区的桑植、
永顺、龙山县。雪越山区的隆回、麻阳等县,以及湖南地区的桂阳、资兴、安仁江县的蚕桑生产。
这些县(市)应拿一部分低产田,早地及河滩地栽桑。每个农产栽桑2-3亩,每个村民组50-100亩,每个村50O-1000亩,甚个乡3000—5000亩,每个县3-5万亩。县、乡、村设立蚕桑技术服务站,固定人员抓好生产运理,进行培桑养蚕技术辅导;做好蚕需物资的作应工作,组织蚕茧收烘和销售。使之达到平均蓄桑产茧125公斤,产值1000元以上。那么,一个县每年的产茧量3000-5000吨,蚕茧的产值2700-4500万元。
2、改造丝绸工业技术,提高办工能力和产品质量。湖南的丝绸加工企业规模空扩大,以消化省内的原料茧。一般纹丝厂设备能力应达到53200绪以上,才能节省原(域)材四,即低成本。依靠技术进步,进行挖潜改造,以复高加工深度和单丝产品的附加值。技术改范的途径:一是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开发崭产品;二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三是科研与声生产相结合,及时推广运用新成果;四是加强企业管理,正视节能,降低成本;五是重视技术培训,提流职工素质;六是对缓丝机、丝织前准备系列设备、有核丝织机、丝绸精练设备、印花台板等技术装修的改造。这样,才能提高丝绸产品质量,增强竞争能力。
3、积极开展蚕茧购销管理体制改革,相活蚕茧流通。根据十四大建立社舍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精神,要改变多年来计划体制下形成的统购统销、单渠道多层次封闭系统。省里建立一
条龙的茧丝绸公司或蚕业开发公司县里成立蚕业技术开发中心或蚕业开发公司,并在乡材建立收、收茧站,收购经营蚕茧,同时试办和培育专业批发市场,组织产需双方进入市场,通过公正买卖,直接销售给工厂企业,减少中间环节和费用。
4、加强宏观指导,协调好各有关单位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湖南的茧丝绸生产贸易搞上去。省政府就应明确委托有关单位的负责人来抓这项工作,组织协调好农业、工业、外贸、供销几家的关系,解决茧丝绸生产贸易过程中的问题。每年省计委应安排30-50万元资金和物资来支持建设蚕茧生产基地。同时相应的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以调动各单位的积极性,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体系、流通体系、价格体系、加工体系和服务体系,以振兴湖南的丝绸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