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
防治桑瘿蚊应用对比试验

 
          谢同建 倪锦波 杨宏 万成功 朱中奎
         (江苏省涟水县蚕茧总站)   (涟水县朱玛乡人民政府)
 
               孙井文 王中元
              (涟水县王港镇人民政府)

  桑瘿蚊是以幼虫桑芽,老熟入土化蛹的一种灾害性桑害虫)在涟水县一年发生六代,发生周期短,繁殖速度快,通常采取顶芽喷药进行防治,但用药频次高、中耙机率低,劳动强度大,不易为广大蚕农所接受。为探明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对桑瘿蚊的防治效果,推广使用3%甲基柳磷颗粒剂,减轻桑瘿蚊危害,增加蚕茧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我们于1993年进行了规甲基异抑磷颗粒剂防治桑瘿纹的应用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试验材料:
  1、药剂: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系国营青岛第二农药厂生产的新型土壤杀虫剂;5O%辛硫磷乳油。系连云港第二农药厂生产的有机磷杀虫剂。
  2、桑树:湖桑199,11年生,栽植密度为1000 株/亩,低干养成;湖桑32号,20年生,栽植密度为900株/亩,低干养成。
  (二)试验设计:
  1、试验地点。涟水县朱码乡周庄村朱小圩组70亩桑园、朱庄组60亩桑园。涟水县五港镇港南村孙圩组30亩桑园,苏庄组2O亩桑园。
  2、试验方法:设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50%辛硫磷乳油和不用药对照三个处理区(各个处理区桑树长势平衡,均属一类桑)。两次重复,共六个处理。四个施药区均于7月18--19日两天同时用药,对照区不用药。用药量: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每亩2.5公斤,5O%辛硫磷乳油每亩0.3公斤。两种药剂都采取拌土撒施,自亩拌干细土40—50公斤。毒土撒施后,随即进行浅锄,将药翻入土中。
  二、防治效果调查:
  着重调查株、条受害率和平均条长,调查日期为9月8--9日。试验表明,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50%辛硫磷乳油对桑瘿蚊均有明显杀灭作用,但以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效果最佳。与对照区比较,凡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防治桑瘿纹的桑园,桑树株害率只有6%~8%,条害率也在4%以下;而不用药田块,桑树株害率在84%-IO0%,条害率也在50%以上,高的达100%。甚至造成早止芯,桑树生长受阻。另外,从枝条平均长度来看,用3%甲基异柳颗粒剂的田块比不用药田块要长 0.24—0.67米;而用5O%辛硫磷乳油的田块比不用药田块要长0.09一0.49米。实践证明,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防治桑瘿蚊效果显著,桑树长势旺盛,养蚕数量大增,经济效益提高,群众满意。
  三、小结与讨论:
  1、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具有高效、低毒、无熏蒸作用等特点,桑园地面撒施治虫与养蚕没有矛盾,试点单位未发现一户因撒施治虫而导致蚕中毒的。3%甲基异柳颗粒剂是目前桑园地面撤施防治桑瘿蚊的最理想药剂,在生产上值得大面积推广使用。
  2、试验中发现,第五、六代桑瘿蚊危害的株,条害率均明显比三、四代高,说明在7月18-19日撒药后至第五代桑瘿蚊发生时,3%甲基异柳磷残毒期已过,亦即说明该药的残毒期在一个月左右。
  3、撒药防治应与喷梢相结合,地面撒药往往不均匀,或因撒药后锄土覆盖不及时而导致药效降低,部分桑瘿蚊残存,因此对危害严重的田块应采取顶梢喷乐果、敌敌畏等补救措施,以提高治虫效果、实践证明,凡撒药后再喷梢的,基本上达到有虫不成灾,反之,只喷梢不撒药的桑园,危害往往仍然很重。
  4、在桑瘿蚊发生危害前撒药效果最佳。我县桑瘿蚊一年发生六代,基本上15天左右一代。一般第一代于6月下旬初开始发生,第四代.于8月上旬初开始发生,故我县土壤撒药防治桑瘿蚊应以6月上、中旬(夏伐后)和7月下旬(夏蚕后)两次为宜,第一次撒药主治第一年越冬代已经解除休眠的桑瘿蚊,力控当年第一、二、三代;第二次撒药主治当年第三代老熟后入土准备化蛹的桑瘿蚊,力控四、五、六代,且这两个时间均是非蚕期,劳力充沛,桑树行间空间又大,有利撒药工作的开展。另外,在各代幼虫发生期,再辅以顶捎喷药防治,全年就基本可以控制桑瘿蚊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