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蚕期蚕病防治技术
春蚕期是全年各蚕期中饲养量最多、叶质气候最好、全茧量盒种产茧量最高、蚕病少的蚕期,蚕业经营方面也是经济效益很好的蚕期。分析一下过去五年爱媛县的养蚕实际成绩,春蚕期全茧量、盒种产茧量5年都是最高的,但结茧率有3年逊于其他蚕期。从最近的实绩来看,在春蚕期减蚕也比预计的多,好几种蚕病正在发生为害。
春蚕期主要的蚕病是脓病,其他蚕病极少发生,最近在春蚕期因农药引起蚕中毒也有增加的倾向。在此,谈谈春蚕期以脓病为中心的防治管理。
1、脓病病原的分布
在春蚕期消毒前调查前一年晚秋蚕期发生过脓病的农户的蚕室周围的病原分布,在几乎所有的农户都检出了脓病病原。脓病病原被检出的原因是由于该病原在自然很难钝化。晚秋蚕结束后如果不彻底清扫、消毒,即使经过半年,活性高的病原残留的机率也很高。因此必须认真做好春蚕期的饲养准备。
2、蚕室蚕具的消毒
消毒首先要做的重要事情是认真地打扫、清洗。残留在蚕室内的病蚕尸体和死笼茧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即使喷撒消毒液也很难达到彻底消毒的效果,所以要清扫干净集中烧毁。其次,象蚕座纸、蚕网等可以浸渍的蚕具必须浸渍消毒。蚕具中病原污染最严重的是簇具,在养蚕中组装未经消毒的簇具;就会遗散病原,必须杜绝。簇具一般是晴天在室外塑料薄膜覆盖后用福尔马林消毒。根据饲养规模希望采用装有透明的锦纶板利用日光的簇具消毒器或使用超粒子福尔马林的消毒方法以及环氧乙烷气的消毒方法。
由于春蚕期在分蚕前有充裕的时间,因此蚕室的消毒液选用福尔马林。标准浓度是2%
福尔马林加500倍洗消特,喷撒量是每3.3平方米用3g、泥地5g。不仅饲养、上簇的场所,连贮桑室、运桑车、蚕室周围的泥地等都要认真均匀喷撒,喷撒后要关闭门窗,保持温润2小时以上。福尔马林有强烈的刺激气味,人工操作常常消毒不彻底,所以要在蚕室内安装固定喷管,引入超微粒子消毒机,以提高消毒的工作效率。
这些消毒工作在分蚕前结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簇具虽然是熟蚕后才使用,如果饲养中消毒,搬运等会逸散病原,所以必须在分蚕前完成消毒。
3、饲养中的防病措施和管理
春蚕或夜间气温常低于20C以下,特别是分蚕后的3龄蚕,对蚕病的抵抗力弱,长期接触20℃以下的低温,会进一步降低抗病力,所以要升温。而且,5龄期进入梅雨期,给湿叶的机会增多,蚕座多湿,务必通风,积极地改善蚕应环境。
以上谈了春蚕期蚕病防治的要点,春蚕期叶质,饲养环境良好,只要注意蚕病,就能获得较好的收成。春蚕又是一年最早的蚕期,不发生蚕病,对全年稳产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夏秋期蚕病防治技术
夏秋蚕期由于夏蚕期的梅雨,早秋蚕期的高温多湿等影响,气象条件对蚕的饲养并不算好,但在全年饲养体系中是必不可少的蚕期。因此,为了使蚕业经营稳定,要认真防治蚕病,尽量多产高商品价值的蚕茧。
l、夏秋蚕期的蚕病
夏秋蚕期,由于春蚕期残留的病原逐步蓄积,而且高温多湿条件削弱蚕的抵抗力,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易引起蚕病暴发,蚕作不稳定。这些恶劣条件凑在一起,易发生胧病(核多角体病)和细菌性软化病,并且还必须注意真菌病的发生。
细菌性软化病的病原不是蚕持有的病原菌。它是自然界普遍生息着的菌种。这些菌种
在高温多湿环境的蚕座内增殖,在蚕的抵抗力降低时引起感染发病。与此相反,脓病病原毒引起蚕发病,主要是附着在桑叶上的病原病毒经日进入蚕体内增殖引起发病的。因此如果对蚕室、蚕具彻底消毒,消灭了病原,应该不会发生脓病,但脓病发生依然不减少,其原因是脓病病毒受到多角体保护,不容纯化。在室内特别是泥地这样潮湿的地方,致病力可持续一年以上。因此必须重点彻底消毒这种病原潜伏的场所,饲养中有脓病蚕,皮肤破裂逸散充满病毒的脓计,引起二次感染,因此要尽早拾掉病蚕,浸渍于福尔马林液中或烧毁,不然的话,病原就会永远蓄积在蚕室内外,甚至反复二次感染,为害下一个蚕期。
2、蚕室、蚕具的洗净和消毒
养蚕农户常出现这种情况,洗净不彻底或残留有上一个蚕期的蚕粪蚕沙就进行消毒,且药液喷布不匀或药液量少。这样的话,药剂不易渗透,就达不到彻底的消毒效果。因此,在消毒前要认真清扫和洗净,彻底地处理前一个蚕期的垃圾,集中烧毁。要特别注意脓病蚕体含有大量的病原病毒,难以完全钝化,消毒液一般用20倍福尔马林加500倍洗消特。并且有些蚕室的构造难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必须进一步研究药液量和适宜于构造的消毒方法。
蚕具中能用药液浸渍消毒的尽量进行浸渍消毒,簇具聚集着许多病原,饲同育中装配未消毒的簇具会扩散病原,因此在养蚕前要完成消毒,
最近簇具用环氧乙烷气消毒,该方法简便,渗透性强,杀菌效果很好。方法是把簇具堆成井字形,装进专用袋中,只注入气体就行了。
3、饲养中的防病措施
分蚕后的3龄蚕对蚕病的抵抗力弱,特别是人工饲料育的蚕若给桑迟,绝食期延长,抵抗力就会下降,因此要提早给桑,精心饲养,在3龄期感染了病原病毒,就会反复二次感染,危害增大。因此条件允许的话。最好3龄期在专用蚕室饲养。而且这个时期饲育温度的影响比4、5龄期大,要努力保持适宜的温度,3龄期要给予良好的肥培管理条件下优质的桑叶,以增强蚕体的抵抗力。
饲育中为了不带进病原,要准备好蚕室专用鞋,贯彻出入蚕室时要洗手消毒等措施,并且发现脓病蚕要尽早拾掉。防止二次感染。
因蚕期重复等难以消毒时,蚕室和共育室的出入口和蚕房的周围泥地每3.3平方米撒1
公斤熟石灰,再撒水10升,就能取得很好的消毒效果,但这种方法对病毒以外的病原无效,所以,只能作为饲养中的应急措施来进行。
防治桑广翅蜡蝉等桑园害虫和加强蚕体蚕座消毒对防治真菌病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蚕体蚕座的消毒,一般是每龄二次,在给桑前、龄中进行。
4、内部污染茧的防治
引起内部污染茧的蚕病主要有脓病,5龄期感染的,5龄第1-4日在龄中发病,5日以后
感染的,簇中和茧中发病,这是很明显的事。因此,5龄末期感染的蚕营茧后发病,成为内部污染茧。所以,即使很少的病蚕要尽早剔除,以免引起二次感染。
以上简单地谈了夏秋蚕期的蚕病防治,这是一个气象条件恶劣的蚕期,但是该蚕期的蚕病防治对紧接着的晚秋蚕的产量也有影响,所以在售蚕以前要高度重视,努力生产高商品价值的蚕茧。
颜新培搞译自《蚕桑科学与技术》
32卷第4号10-11页
32卷第6号15—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