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湖南山丘区蚕桑生产的意见

 
               田 志 新
             
(湖南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局 410005)

  1994年11月下旬在西安全国果茶桑生产会议上了解到,全国蚕桑生产,在遭受严重的洪旱灾害下,仍获得丰收。桑园面积1330万亩,产茧6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加约90万亩和1.5万吨,增长7.3%和2.3%,总产值约100亿元。由于丝绸加工能力增长过快,原料茧供应偏紧,出现了收购茧价大都高于国家定价(中准价650元/50kg),一般鲜茧均价在700元/50kg左右,高的800一900元。我省现有桑图面积约12万亩,比上年增加5000亩,产茧 3770吨,与上年持平,收购均价815元/50kg,比上年增加364元,上涨80.7%。在八五计划的四年间,由于自然灾害及经济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蚕茧产量仅比“七五”增加2万担,发展很缓慢、而我省周围邻近的广西、湖北、江西等省区在大步前进,1994年湖北产茧2.1万吨,广西1.9万吨,江西1.6万吨。他们共同的经验主要有:一是各级党政领导重视,层层建立组织机构,并制定多种有利于生产发展的优惠、鼓励政策,使蚕桑生产由部门行为变成了政府行为。二是增加投入,采取多方集资,部门分区域开发;狠抓推广普及各种行之有效的栽桑养蚕技术,注重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者素质。三是坚持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坚持 “谁投资谁受益,谁扶持生产。蚕茧由谁收购经营”的原则,生产部门参与流通,摆脱了生产、收购脱节、流通制约生产的束缚。
  为进一步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区划成果,按生态环境、生理特性,种植业进行区域性调整。我省丘陵山地面积大,可以用一部分旱地、天水田和溪河两岸易涝地栽桑,以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应作为脱贫致富的项目来开发。
  一、湖南山丘区蚕桑生产的现状
  据农业部门统计,全省山丘区现有蚕桑生产的县(市)30个,桑园面积共6万多亩,占全省总面积的50%,今年产茧2.57万担,占全省总产量的l/3。近年发展较快的有炎陵、茶陵、 资兴、桂阳、安仁、隆回、龙山、永顺、麻阳。慈利等10多个县,他们利用农业开发资金、扶贫资金和银行贷款来开发蚕桑,都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如炎陵县桑园发展到5000亩(受益面积4000亩),今年产鲜茧195吨,产值280.8万元,使养蚕农户年均收入1500元左右。
    开发种植业,带动加工业,扩大服务业,走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路子。若一个县发展1万亩桑园,年产茧1.5万担,产值975万元;可以兴建一座2400绪缫丝厂,每年生产厂丝30吨,产值630多万元,可获利税60多万元;还可解决城镇待业人员350人。
  二、“九五”期间发展计划
  山丘区开发蚕桑生产是一项比较好的扶贫项目,植桑养蚕投资仅少,每亩桑园平均需要600元左右(含蚕室、茧灶建设),当年栽桑可收入300~400元,第二年盈利,第三年丰产。蚕桑生产属密集型劳动,每2亩桑树的培管和养蚕需要一个劳动力,能解决农村部分富余劳力。根据这一特点,全省“九五”计划在山丘区开发桑园面积25~30万亩,建设8~10个蚕茧生产基地,年生产蚕茧1.5一2.5万吨,产值2~3亿元。
  植桑养蚕应选择土地资源较多,经济作物少,经济比较落后的乡村。其生产规模要求每个农产栽桑1.5—3亩,每个村民组30-50亩,每个村300-500亩,每个县2-3万亩。只要抓好科技的推广和普及工作,加强领导和管理,在三年内是可以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益的(每亩桑产茧75—100公斤,产值(1000-1300元)。那么,一个县的年产茧量1500-2000吨,产值2000-2600万元,经济效益是好的。
  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概算
  栽桑养蚕主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1)桑园建设,桑树种苗费,每亩需250元左右,1万亩桑园需资金250万元;(2)催青、小蚕共育室,需建200栋,每栋1万元,计200万元;(3)修建蚕茧收烘站10个,每个站12万元,计120万元。以上三项共需投资570万元,其中桑园建设由农民自筹或贷款解决;后两项需要国家投资,利用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或其他集资、入股形式,落实到单位或部门,分乡村进行开发,签好合约,受益后得利按股分配。
  四、主要措施
  多种经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是为工业抓原料,为创汇抓产品,为剩余劳动力找出路,为农民抓收入的重要生产领域。因此,各级政府的领导应予高度重视,集中人力、物力和资金,把它抓好。
  1、加强领导,建立机构。栽桑养蚕环节多, 技术性很强,它包括种植业、养殖业、产品收购加工、贮运经销等过程。因此,必须推行系列化管理机制,县里应建立蚕桑开发中心或蚕桑技术指导站,负责技术推广和普及,蚕需物资供应,协助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蚕茧收烘经营,开展全程服务。同时承担组织用好贷款,并按期收回。县里应明确一位领导分管,落实机构人员、资金安排、发展计划,检查项目开发的进度、质量和效益,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基地乡村确定专人抓蚕桑开发,并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2、制定相应的优惠和鼓励政策,蚕桑生产应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扶持生产,蚕茧由谁收购经营”的原则,生产部门应积极参与流近,走农工贸、产供销一体化的服务经营路子。县政府主管领导与基地乡政府负责人要签定开发蚕桑生产目标责任书,建立责任制。在发展资金上,开初几年应给予贴息贷款加以扶持,以保证分年发展计划的完成。凡新开发的桑园,在三年内免征农林特产税。桑园面积发展到300亩以上的村,要培养和配备一名技术辅导员,以普及科学技术。
  3、狠抓科技兴蚕,走科技扶贫之路。在桑园建设和培管方面:一应选择集中连片、土层深厚较肥沃的土地;开好植沟,施足基肥。二应选择好桑树品种,合理密植。三应搞好肥培管理,做到冬施一次有机肥,春夏秋分季追施化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及时伐条与修剪,合理采叶,养好树型;并注重桑树病虫害的防治。在养蚕技术方面:一是做好统一催青,小蚕共育。二是彻底消毒防病,及时淘汰迟眠蚕。三是大蚕省力化饲养改革养蚕室和工具。四是推广优良簇具,加强簇期管理,提高茧质。
  4、搞好系列服务工作,办好经济实体。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技推广部门的服务项目也向纵深开拓,以体现部门在社会中的职能作用。县农业局经作站或蚕业开发中心,除了做好桑苗,蚕种、蚕药、蚕具等物资的组织供应外,应积极地参与流通,创办经济实体,以增强自身的服务功能。1994年慈利,安乡、桑植、安仁等10个县的经作站(或开发中心),系列服务开展得比较好,一般都创收3—5万元,多的7-8万元。如安乡县果桑站,收烘经销干茧20吨,组织蚕种、蚕药、蚕具等物资供应,经营收入13万元,其中经营支出7.9万元,补事业费2.3万元。纯利2.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