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恒谦 张心雨 邓京兰 邹积伟
(山东省烟台桑蚕原种场 264001)
我场1954年成立,开始生产桑蚕原种,经批准1957年生产原原种,1959年起生产母种,从此承担了全省桑蚕三级原种生产的任务。几十年来,在上级党组织和业务部门的领导下,全场职工积极努力,坚持质量第一,发扬严细作风
实行科学养蚕制种,逐步做到规范化、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蚕种质量,连年取得了“优质高产,稳产”的好成绩与此同时提高防微意识,认真做好各项防微工作,从1956年至今没有发现微粒子病,达到各级蚕种无毒,从而为全省几十年来杂交种无微毒创造了条件,由于我场各级蚕种质量好,无微毒,得到了省内外用户的一致好评。7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蚕茧、蚕种的迅猛增长,原蚕区制种的大幅度扩展,微粒子病又在一些地区发生和蔓延,造成了一定损失,引起了场领导和职工的警觉。为了继续保持我场无毒蚕种的生产,吸取兄弟单位防微工作的经验,把我场防微管理和技术工作介绍如下,恳请同行给予帮助和指教。
一、增强防微意识,常抓不懈
蚕微粒子病是毁灭性蚕病,一旦传染损失大,防治艰难,被列为蚕种的检疫对象,防止胚种传染是防微的主要方面,我场担负着全省桑蚕三级原种的生产供应,必须生产无毒蚕种,责任重大,这些已是全场职工的共识。因此,几十年来尽管领导班子一次次调整,职工一批批更新。总体上说对防微工作是十分重视和认真的,但亦存在过防微意识减退,防微工作时紧时松的现象。建场初由于全国微病尚较严重,场内有少量发现,因而大家都很重视,防微认真,严格。
之后年年未见微病,省内似乎已经绝迹,全国只有极少地区偶尔发生,因而职工中产生了松劲、
麻痹思想,尤其“文革期间”有段时间有人提出了微粒子病已灭绝不必那么费工费时,要求改进现行防微措施。因而将原种母蛾全检改为先检50%,有微毒再检另外50%和迟眠蚕两个龄合并检验的办法。之后,领导首先认识到这种做法的严重性,教育职工并恢复和加强防微工作。特别是70年代开始全国出现微病蔓延和发展,更教育大家提高认识,加强防病微工作,1992年秋某省一蚕种场反映我们的原种发现微粒子,要求去人验证,我场即派人会同该省业务领导、专家,对几百张原种的卵壳、不良的保存的蚁蚕进行镜检,结果无一例发现,大家确认烟台原种无微毒。事情虽已过去,但场内为使职工克服松劲、麻痹思想,更加增强防病防微意识,在全场进行教育,检查防病中的薄弱环节,从而使职工正确对待用户反映,引以为戒,牢固树立
“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思想,更加做好防病防微工作。常抓不懈,待之以恒。
二、提高科技人员防微素质,建立建全防微制度
我场有各类科技人员44人,高级职称12名,他们大多数是本科、大专毕业。这些同志除在校学了微粒子病的知识,实习中见了标本外,在生产实践中没有见过微粒子,就是老科技人员,亦已几十年未见,必然逐渐生疏。根据这种情况,场内对他们进行全面技术教育和培养,同时把防微技术的学习列入议事日程,先后派出8人,参加全国和省内微粒子病防治研修班,取得了合格证书。近年来,在全场科技人员(包括技术工人)中组织2次防微技术的专题学习和培训,较好地提高了他们的技术素质,增进了防微知识。
为了进一步提高蚕种质量和防止微粒子病的发生,我场逐步建立和健全了一些防微制度(1)在推行生产全过程质量管理,实行质量百分考核中,把防病防微列入重要内容之一,在生产各阶段进行检查评分。(2)全场各期微粒子检验由有防微丰富经验的老科技人员、高级农艺师专管。(3)引进蚕种必须事先了解产地微毒情况,无问题才能引种,取回后要严格管理,进行补正,迟眠、发蛾促进检查,蚕期中单独饲养,加强发育观察和不良个体的检验。(4)因蚕种冷藏库就在场内,除切实做好防病卫生外,严格执行省必须经检验无微毒的蚕种才能入库冷藏的规定,外单位来场取种其车辆、用具等需经严格的清洗和消毒。(5)从外地购进的蚕匾、蚕簇、蚕网等均必须蒸汽或消特灵消毒后才能使用。
三、严格、认真地做好检验工作
建场以来我场生产的三级原种和杂交种,其母蛾的微毒检验由省交给场自己检验,这是对我们的信任,深知责任重大,必须严肃、认真地做好这项工作,保证检验质量。切实防止粗枝大叶,敷衍了事,甚至弄虚作假的事情发生。为此,除了对职工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外,经常检验督促做好母蛾镜检的管理和技术操作。我们的工作是(1)按期进行各级蚕种的迟眠蚕、母蛾
镜检,原种以上蚕种进行发蛾促进检查。(2)母蛾检验前必须学习和学使国家和省对微毒检验的规定和场的母蛾检验技术细则。观察微粒子标本,熟悉和统一目光,提出工作要求。(3)规定母蛾不得进行烘干处理和烈日曝晒,妥善保管防止霉变。(4)遗失蛾卵必须淘汰。(5)镜检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高级农艺师和总农艺师负责
总检。(6)母种原原种实行单蛾检。设初、复、总检,原种集团磨蛾检,设对检(其中1人为复检),杂交种按省集团磨蛾规定抽样袋蛾和镜检。(7)为了保证镜检质量舍得拿出资金购置精密度清晰高的显微镜和位相差显微镜。(8)由场领导和农艺师不定时的在样本中加少量灭活的微粒子孢子,来考督促镜检人员,加强责任心,发扬严细作风。
四、把防微贯穿在整个防病工作中
我场防治微粒子病工作,除了认真做好本病特有的防治工作外,始终与防病工作紧密结合,把防微贯穿在每项消毒防病工作中去,(1)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综合防病”的原则。制订消毒防病制度,作为主业生产部门和全场各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加以贯彻执行,作为考核评分的重要方面。(2)严格洗刷消毒,做到每个蚕期前后消毒,两季三消,坚持秋蚕结束必须全面洗消,做到蚕室、附属空、走廊、环境、办公室、集体宿舍全面进行,蚕具尽量用蒸气灶消毒,采用福尔马林,消特灵(过去用漂白粉)消毒。严格消毒标准,讲质量不走过场,消过毒的场所、用具,切实防止再污染,消毒后进行检验考评。(3)蚕沙用编织袋装运,防止遗落污染,集中堆肥池堆积发酵灭菌,淘汰的病弱个体,旧簇网、垫纸等集中烧毁或消毒后深埋。(4)大力药杀桑园和蚕室四周绿化树木的野外昆虫,不养晚秋蚕,秋蚕后对桑园用高效农药打一次关门药。(5)严格五选。(6)做好原蚕区的选点和防病工作,防止病源带进场内。
转自《蚕桑通报)26卷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