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场防治微粒子病的体会

 
何云路
(浙江省枫桥蚕种场)


  近年来,微粒子病有所抬头,为此笔者就本场防微实绩谈几点体会。
  1 概况
  我场属原蚕区种场,自1955年建场以来,陆续发生过几次微粒子病,但发生量少且次年即被控制。1989、1990两年该病在我场大暴发,毒率由89年的1圈猛增到90年的6个批68圈,其中泉一村第10批毒率超标,烧毁三段毛种计1072张,烧种数量位居全省第四,成为全省独一无二的毒率超标的原蚕区种场。经1991年一年艰苦的防治工作。春秋两期50个批,全部无毒,近几年也一直保持无毒。
  2 几点体会
  2·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原蚕区的特点之一是一家一户养蚕,种苗育与丝茧育交饲育。在桑园管理,各种措施及周围环境上与专业场相比,有明显的不足之处,特别是蚕农自身的经济利益与场无直接相关.因此控制病毒污染确实十分棘手。我场经多次研究讨论,首先在指导思想上明确二点。
  2.l.1 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微粒子病的大暴发,使每个职工感到压力很大,对此场领导以新华场为例,他们发病比我场更为严重,但经过努力,使该病得到了控制。经多次思想发动后,大家提高了认识,消除了顾虑,振作了精神,纷纷要求去“有毒”村蹲点。
  2.l.2 防微工作力争严格、周密
  分析我场发病憎况,病毒来源不明,因此在防微措施上要力争全面彻底,不存侥幸心理,乘病毒还没有“扎根”之际,一举将其控制在萌芽阶段,防患于未然。
  2.2 依靠当地政府,争取蚕农支持蚕农的文化素质不高,这给防微措施的具体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许多蚕农无法接受某些防微要求。于是场领导与蹲点技术员一起,反复向群众解释微粒子病的危害性和场的处境。“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在当地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得到了蚕农的支持,使防微工作顺利开展.
  2.3 组织力量宣传防微知识
  4月初,我们及时组织村干部,养蚕骨干到场部参加防动员大会,并达好有关专家来场指导,讲解微粒子病的传播途径、危害的严重性及防治措施,使全部职工和村干部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以提行防微工作者的素质。蚕期中,张贴防微标语,使防微工作家喻户晓,并有效的贯彻实施。
  2.4 抓好基础设施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落实防微措施,我场不惜投入大量资金,建造有利于防微的基础设施.全场共浇蚕室周围水泥路面4500米2,配备沙坑67只,挖深井4只,建消毒池50只,筑围征250米2,添置 沙篓74只.采桑专用加垫叶篓258只,光洁储桑室地面10O0米2,塑料网5000张,共投资10多万元.这一举借为全面彻底消毒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5 加强防病消毒工作
  我场所采取的消毒防病工作的重心是二个字:“全、严”。最大限度地彻底消毒。   2.5.1 做好预知检查工作
  为把防微工作落到实处,场配一名专职检验员,及时取蚕室灰尘、桑虫,野外昆虫,卵壳、迟眠蚕、病死蚕,薄茧壳及苗末蛾进行检查,做到心中有数。
  2.5.2 防止外来病源传入场规定,必须以叶定种,叶种平衡,不得养过头蚕,严禁向外购叶。
  2.5.3 做好蚕前大环境的消毒工作
   认真做好“死角”的消毒工作,为阻止环境中的病毒污染蚕室,我们充分发动群众对蚕农的生活用房,主要道路,道地进行毛消。对蚕室周围阴沟,组织劳力清除污泥至远离蚕室外,并撒上漂白粉消毒.场部办公室,保管室等附属室也作全面、彻底清洗消毒,并烧毁杂物。
  2.5.4 加强蚕期中的消毒防病工作 
  场中我场着重在预防食下传染上下工夫,整个蚕期围绕下述几个方面展开。
   ①彻底做好隔离工作  饲养员坚持做到“三洗手”、“三换鞋”、“一清洗”。即采桑前、调桑、给桑前、除沙、选蚕后一律用0.30%消特灵洗手;鞋一律用雨鞋,换第一双鞋过蚕室大门口消毒池;换第二双鞋进蚕室,换第三双鞋进贮桑室;所有鞋于每天后半夜清洗消毒。
  ②坚持做好桑叶消毒工作l—3龄片叶,用0.3%消特灵液揩,4-5龄用叶在采叶前对桑树进行叶面喷施消毒。桑叶补湿一律用0.30%消特灵液。采桑篓一律加垫,以防篓底桑叶接触地面。禁用低于桑下部泥溅叶及落地叶,l—3龄用叶缸贮,4—5龄用叶配贮桑员,贮桑室门槛高80公分。以阻挡叶篓进贮桑宣。
  ③加强蚕体、蚕应防病消毒工作 除常规消毒外,大蚕期蚕网,蚕匾出后均用1%消特灵液消毒,并多次撤隔离材料,以减少二次感染。
  ④坚决淘汰迟眼,弱小蚕为做到防微工作全面、彻底,由检验员挨家挨户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则强行淘汰,以免造成蚕座污染,并及时集中深埋。
  ⑤严格把好沙处理关 除沙时,沙不准倒在地上,也不许用蚕匾接。要求一律倒入沙篓,并及时运到沙坑。沙必须在沙坑内发酵后,由场统一时间出坑,不准直接作肥料或饲料。
  ⑥做好用水清洁工作 每口井配一潜水泵,并在井口加盖,以阻止用桶直接打水,桑园治虫、根外施肥均用清洁水,添食用冷开水.
  ⑦加强蚕期环境消毒工作 每幢蚕室召2名专职消毒人员,每天后半夜对蚕室地面,周围环境进行冲洗消毒,装运桑叶工具,每天必须消毒后才能使用,大门口消毒池液每天换一次.
  ⑧抓好簇草消毒工作 簇草一律用福尔马林消毒后封上族室大门.
  2.5.5 做好制种消毒工作
  除做好制种用房消毒外,着重抓三条:就地烧毁簇草,不得留作他用。严格淘汰不良个体;严格选茧、蛹、娥、淘汰早熟茧、迟熟茧及各冲不正常茧,以防胚种传染.及时处理制种废物、垫草、蛹壳、蛹草均烧毁,废娥深埋,不得作饲料。
  2.5.6 加强回山消毒工作
  制种结束后,发动群众进行冲洗消毒。晚秋丝茧育结束,再冲洗消毒,尽量减少病源污染。
  2.6 重视桑园治虫工作
  为防桑园害虫微粒子病的交叉感染.由场发放药剂统一治虫(包括丝茧育).春期收蚁前用乐果乳剂治虫,夏伐后用甲胺磷光拳治虫,秋蚕结束后用杀灭菊脂封园.加强冬季桑园的管理工作,以降低虫口密度,减少中间传染奇生的基数。
  2.7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为充分调动技术员的积极性,做到责任落实到人,实行重奖少罚,同时将控制微粒子病作为技术员生产竞赛的主要内容。对蚕农,场规定凡蚕期发现有毒户,则立即淘汰,取消其种茧收购资格。凡“有毒”村.则取消一切补贴。
  3 存在问题
  3.1 种茧育与丝茧育交叉饲育
   由于二件生产形式的消毒防病工作水平要求不同,造成管理上的一定难度
  3·2缺乏一定范围的安全外围区
  因普通种允许带毒率在0.5%以下。因此原蚕区在一定范围内要发绝对无毒的蚕种,以切断微病的直接传染源,从而净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