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桑蚕的起源

   
沈汝禄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415500)


  关于我们的家蚕和桑树.有各式各样的品种,是否起源于一个或一个以上品种.现在有人在讨论。我是同意起源于一个品种,有下列依据。
  暂拟发源中心在抚顺。抚顺有煤都之称.还以盛产琥珀而闻名。距今400O-5000万千年前.这里却是一片巨大沼泽地,气候不像现在这般寒冷.而是相当亚热带型的气候。沼泽内生长着茂盛的草木,周围的山上,密布着高大的原始森林。根据这里琥珀贮藏的昆虫化石,距离现在二亿六千万年前,就有很多昆虫存在。这些古老的有翅昆虫和现代昆虫很不一样。它门除中、后胸各有一对翅外,前胸的两侧还有一对突出的侧翼,在腹部各个腹节.也都具有一对突出的附器,它的胚胎,很像桑蚕的胚胎、它们的蛾子,有一对小翅。小翅对昆虫本身有很大用处。最近美国大学的学者们.利用实验发现了小翅存在的原由,他们在小翅上安装了几只热敏传感器,将昆虫模型置于太阳灯的照射下.实验数据证明,小翅是极佳的太阳能吸热板。昆虫可以借助于小翅对太阳获取额外的热量,以提高体温,同时,在酷热的季节里.也可借此散热。
  当时昆虫,不是食桑叶,而是杂食性。以后气候变冷,昆虫向南方迁移,到了河南,河南桑树多,不知何时起源的?东汉初年的记载:山上的大片桑林,结满了野蚕茧。又说:袁绍在河南,军人仰食桑堪。人食桑堪,说明桑树之多。桑树的传播,大都由乌类食下桑湛的产物。这样一个地域传到另一个地域。《山海经》是最早的地方著作,由山经、海经和大荒经组成,其中山经写成时间,约在春秋之末。山经有多桑、多漆等记述.反映黄河以南和长江中游地特点。
  我省省志有“衡山其上多桑”记载,衡山高度有1200米.其桑非人为播种.而是鸟越其上的鸟类传播的。我们在报纸看到一个消息.苏联有个长寿村的居民.他们在黑海与爱琴海的山区.找到大量的桑树林.他们将这种桑树籽汁混和另一种野生莓,一起饮用,可以防动脉提早硬化,这里的人的年龄,平均在120岁。这说明不是有桑树,就能养蚕,也许由于气候,环境的影响,没有野蚕飞越来此。我们翻阅了世界上古代史的各国均无蚕丝的迹象。如公元前的埃及,织麻布,还用羊毛作纺织原料。居民定居务农,兼事畜牧和渔猎.种植:小麦、大麦、亚麻等。亚历山大是当时最大的国际商港,成为地中海和东方各国贸易中心。从这里输出的有粮食,织物、纸草和玻璃等.输入的有中国蚕丝。这是公元前330年的情况。还有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都是些古老国家。在公元前7000年,在今伊拉克北部,出现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并无蚕丝之说。波斯、伊朗、大流土均无蚕丝记载。。印度算得一个古文明国,纺织业在古代印度手工产品中最负盛名,它不仅能生产精制的棉织品,而且能生产高级的丝织品,这种丝织品是否是印度的蚕丝?据“政治论”中曾提到“支那帕塔”,意即中国的丝。有些研究者认为,在孔雀帝国时代(公元前324-187年).中国的丝织品,已输入印度。
中国丝绸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就开始西传,大约从公元前四世纪起,希腊、罗马便称中国为“丝绸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