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明 贵
(湖北省英山县人民政府 436700)
摘要 介绍了湖北英山县蚕业产业化的现状,运作情况、经营效果、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
关键词 蚕业产业化 现状 发展思路
湖北省英山县是个革命苏区,通过国务院
“七五”、八五”的扶贫开发,蚕业已成
为该县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该县的蚕业已逐步步入产业化经营的轨道。
l 蚕业产业化的现状
英山县蚕业产业化的基本形式是:公司十基地带农户。公司直辖一级法人11户,总员工3500人,总固定资产1.2亿元,总销售收入达1.8亿元,税利600万元。已形成门类齐全
的缫丝、纺丝、织绸、制衣一条龙的深加工产业链。公司直管企业有:蚕桑科技发展公司,下设18个乡镇蚕桑科技指导站,负责蚕桑种、苗、药具物资经营及科技指导服务;蚕茧公司,下辖39个茧站,负责全县鲜茧收购、烘贮、运调;制丝厂拥有1万绪,年产白厂丝
300吨;绢纺厂,拥有气流纺2台套,年产细丝170吨,绢丝纺4080锭,年产绢丝200吨;特种丝绸厂,有丝织机105台套,年产坯绸180万米;棉织厂,有棉织机150台套,年产坯布260万米;桑宝服饰有限公司,有缝绣设备(日本和西德进口)650台套,年产服装200万件;丝绵制品厂,年产丝棉被20万床;英山县丝绸进出口公司,负责丝绸贸易。蚕茧生产基地有桑园5.1万亩,养蚕农户5万户。
2 蚕业产业化的运作
英山县实现蚕业产业化经营以来,由于产业内部体制结构进行了调整,管理体制得到理顺,整个蚕业管理经营运作正常,经济效益逐步提高。
2.l 蚕桑生产和蚕茧收购方面
各部门之间工作协调,分工明确,各环节无空档。具体做法,一是实行分级管理,统一动作。将桑园基地建设,蚕茧生产和蚕茧收购任务及蚕茧市场整顿等目标,纳入总公司责任制,以达到六个“统一”运作。即统一桑园基地会战;统一培育质量验收标准;统一物资供应与技术服务;统一蚕茧收购质量;统一蚕茧保护价格;统一蚕茧收购开秤时间。二是各部门职责清楚,如将原系统内科贸公司、振英公司、蚕茧公司的资产、人员合并成立的蚕茧公司,独家经营蚕茧,使收购秩序有条不乱;桑园基地建设,栽桑养蚕技术培训等服务,乃至种、药、苗、具、物资统一归蚕桑科技开发公司专营,使蚕桑生产主体服务关系得到理顺,消除了过去多个市场竞争主体参与所导致的生产经营混乱局面。三是建立了蚕桑市场稳步发展调节机制,如在蚕茧收购环节征收资源费、蚕改费,都能列入蚕桑发展的专项资金使用。四是使管理得到加强。如总公司与蚕茧公司,发展公司一级法人签订目标任务责任会同书,推动了全县员工的抵押经营机制。
2.2 工业生产方面
按照“适应市场改组,明确责任,加强管理”的原则,全面推行改组、改造、改制、改革措施,效果明显。
2.2.l 进行了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改组。首先是联体调整,裂变新体,盘活资产存量,形成效益生产点。将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原工艺丝织厂、丝绸厂资产、人员“裂变”脱壳,重组湖北特种丝绸厂,使其轻装上阵,快速见效,原老厂保留班子承担剩下债权债务,另辟生产生活门路。这样有利债务分担,责任上肩,分块搞活;其次是组建两大公司,构筑新的运营机制。在系统内打破资产人员板块结构,以原服装厂和亚行150万件服装项目为主体组建了湖北服饰有限公司,以原振英公司为主体组建了英山县丝绸进出口贸易公司,从而使—体化产业内资金。资产、人才、技术等经营要素按照市场原则重新优化配置,构成了专业化与规模化的市场竞争格局。
2.2.2 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构成“强基础(基地)、昂龙头(服装)、壮主体(原辅面料)、兴边缘”的产业格局。一是重点加强10万亩蚕桑基地建设;二是全力抓好亚行技改150万件服装和绢纺厂龙头项目的牵头效应,带动缫丝、纺丝、织绸企业原料面料生产的发展;三是大力抓蚕沙蚕蛹生化制品、丝绵制品、纸板簇具等项目的开发,形成门类齐全,结构配套,颇具规模优势的一条龙产业加工链条。
2.2.3 加大改制改革力度,增添企业运营活力。
一是全系统推行优化组合、择优上岗聘任制。80%企业班子进行了改组调整;“二是从强化经营责任入手,全面推行全员风险抵押承包机制,三是进行“企业办社会”向“社会办企业”试点改革,“二产办三产、工厂办市场”
在各企业全面铺开,减轻企业压力;四是推行走一业为主、多业为辅、一企多业、一企多制的多元化经营道路。
通过改组、改造、改制、改革,效果明显。一是所属工业企业生产稳定。二是扭亏增
盈成效显著, 1996年在历史亏损,财务费用挂帐情况下,达到利润持平,比同期减亏147万元。三是技改项目投产竣工较快,亚行150万件服装项目,绢纺项目相继投产。
3 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考
3.l 主要存在问题 英山茧已形成了以5.1万亩基地原料直供为基础、以300吨白厂
丝、370绢细丝、400万米绸、200万件服装加工能力为主体的一体化经济规模格局,但
是,这一体化产业实际运营效益不够理想,突出存在四个方面问题:一是投入产出率偏低,实际运行经济偏小,主要原因是流动资金不配套,生产不能开满开足,全系统总流动资金不足正常循环定额标准的20%,因而实际销售收入不足设备生产能力40%,导致新老投入50%的资产成为新存量资产;二是企业历史包袱较重,经济效益不佳;三是未形成名牌服装效应,“龙头”不活,尽管英山桑宝服装曾获国家轻工部旅游局金奖和省政府系列金奖,但营销企划工作因流资原因未能开发,未能形成市场销售规模;四是一体化产业内利益关系也存在有待完善改革的问题。
3.2 发展思考主要思路是,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针坚持发展,很抓投入产出率,夯实桑蚕资源基础,兴农稳工,舞活服装“龙头”,实现名牌突破;牵动一体化发展,壮大加工主体,开发边缘项目,提高综合增值能力;搞活外贸,稳农兴工,促进一体化协调发展。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九五期间发展优质高产蚕桑基地10万亩,蚕茧产量8000吨,工业总产值达到5亿元,实现缫丝、纺丝、织造、服装四个亿元工程群。主要作法是:努力提高投入产出率,重点开辟门路,加大流动资金投入,盘活资产存量,使生产满负荷运行,促产达标达效;继续加大加快技改力度和步伐,重点抓好现有服装、绢纺项目达产工作,重点上马边缘短平快项目,重点推行工艺技术改造项目,把
“强管理、上质量、求档次、要效益”作为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把盘活企业班子管理作为首要工作来抓,使我县的蚕业产业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