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兴权
(重庆市垫江县丝绸公司 408300)
摘 要 通过对1980年一1996年的发种、产茧资料分析,提出我县适宜的养蚕布局。
关键词 养成 布局
我县从1964年发展蚕桑以来,养蚕一直是实行的一年四季(春、夏、正秋、晚秋)的布局形式,但是,虽然我县只有1518平方公里,仍然存在着土壤条件以及蚕农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逐渐形成南山片(即合尤区、坪山片区)的8个乡(镇)、北山片(即五洞片区、高安片区、周嘉片区、新民片区)的17个乡(镇)区域的各自优势。我就针对出库时间、蚕品种以及制种的季别,南北片地域三个方面对我县产茧量影响程度进行分析,提出较为适宜的养蚕布局。
1 出库时间对单产的影响
将我县从1980年至1996年的各季出库时间、单产列表为表一,从表一表明:
1.1 出库时间
春季的出库时间比较集中,4月24日至5月2日这9天时间中出库的季(次)有13次,占养蚕总季(次)18次的72.2%;并且单产在25公斤以上的就有7次。
夏季出库时间最集中,6月10日至14日5天时间出库的有15季(次),占夏季20次的
75%;6月25日以后出库只有6次(季),占25%。
正秋出库时间相对分散:最早的7月23日,最迟的则是8月20日,近一个月的开差;但是在8月3日一9月出库有12次(季),占此季出库次(季)12次(季)的54.5%,即一半
左右。
晚秋蚕出库时间也较集中;8月25日9至9月2日出库的有14次(季),占77.8%,尤其是8月27—30日出库的有11季(次)占61.l%。
1.2 单产水平
春季单产较高:一是每年四季中最高的一季;二是25公斤以上的就有9季(次),占
50%;除1996年春蚕外,单产均在20公斤以上。
夏蚕单产不平衡,低的只有9.5K(1989年6月24、25日出库的夏蚕),高的达20.5公
斤,一般在15公斤左右。
正秋蚕单产低, 22次(季)中单产高于15公斤的只有12次(季),占54.5%,而高于18公斤的只有3季(次)(1988年8月3日、1993年的7月24日和8月4日出库的),仅占13.6%。
晚秋蚕单产普遍偏低,高于15公斤的只有4季(次),仅占22.2%,并且集中出库时间
是8月28日、29日,一般水平是10公斤左右。
1.3 相关趋势:
夏蚕:单产低于15公斤的10季(次)占45%,并县6月15日以后出库的就占6季(次),占60%;这表明夏蚕出库时间越迟,单产就越低。
正秋蚕:7月23日一28日出席有6季(次),而单产高于15公斤,就有4季(次),占66.7%;8月3日一8月9日出库的有11季(次),而单产高于15公斤的就有5季(次),占
45.5%,形成了两个出库与单产高峰值。即出库要早,则早于7月25日,要迟,则要迟在8
月8日一10日,一是可以错过农忙;二是可以躲过或降低秋旱的高温天气的影响。
晚秋蚕:单产高于11公斤的有10季(次)占55.6%,低于11公斤有8季(次)占
44.4%,而迟于9月5日以后出库的,则单产均低于9公斤,即晚秋蚕出库越迟,单产就越
低。最佳时间在8月30日前,避免或降低低温天气的影响。
正春蚕的单产茧与出库时间无明显的相关性,但是出库过早,桑叶成熟程度差,桑叶
的营养成份不丰富,降低蚕体体质,也降低单产和茧质;出库过迟,影响夏蚕的出库。故
春季出库时间宜在4月24日一5月1日之间,具体时间,视天气(倒春寒严重否,气温回升快慢),桑叶生长发育程度等作出决定。 2 蚕种对单产、茧质的影响
蚕种对单产、茧质影响是两个方面的:一是蚕品种的影响;二是蚕种的质量带来的影
响,尤其是合格蚕种中因制种季别不同(春制钟、秋制种)对蚕卵的内在质量(卵质充实程度)影响是显著的,从而显著地影响了蚕茧单产和蚕茧质量。
2.1 蚕品种对单产、茧质的影响
上表表明;抗逆性强的品种与抗逆性弱的多丝量相比,有三高一短二低,10g蚁的单
产高(高4.8公斤,35.8%),解舒率高(高8.14个百分点,22.0%)、出丝率高(高零点55个百分点),茧丝长短(短39.2m,低4.5%),绪丝量低少(14.15mg/粒,低34.6%),蛹衬量低(低1.71mg/粒,低9.7%)。在高温多湿的夏季宜用抗逆性强的品种。
表3仍表明,抗高温气候的“限”字号蚕品种的单产、解舒率、出丝率均明显地高于
“七”字号,并且绪丝量、蛹村量、死/僵均显著地低于“七”字号品种。
通过表2和表3的对比和分析,夏、秋季宜选用抗逆性强的蚕品种如芳山×星明、限1×限2、夏芳×秋白等。
2.2 不同制种季别的蚕种对单产的影响
春季、秋季因不同的气候环境对桑叶生长发育的影响,桑叶的质量和气候直接对蚕的生长发育的影响,必然会影响到蚕体体质、卵质,进而影响到下一代——一代杂交种的体质结茧率、产茧量,现将我县1996年夏茧生产情况列表于后,可以说明其影响程度。
表4表明:无论是哪一种场,春制种的单产量均显著高于秋制种,尤其是平西场“8”字号与“7”字号是同一种场,同一品种系列,同一夏季饲养,就因制种季别不同,出现显著的差异。说明春制种的卵质充实、强健,并且强健程度超过了比秋制种多2个月的越夏营养消耗对卵质影响。
简言之,要选择对路的蚕品种,并且夏、秋宜选配抗逆性强的蚕品种。
3 地理区域对单产的影响
由于地理位置差异,将我县的合尤片、坪山片的8个乡(镇)称为南山片,五洞片、高安片、周嘉片、新民片的17个乡(镇),称为北山片,通过分析,发现南、北片在养蚕技术,养蚕习惯和小气候的影响,形成南、北各自的养蚕优势。
3.1 同一出库时间里南北单产差异:
从1993年至1996年里,南北片里都在同一季里相同的出库时间,但是单产水平却有显著差异(见表5)。
表5表明;同一时间出库的4年11季中南片的单产显著地高于北片的就有8季,占72.7%。
3.2 同一季,南北片生产情况
从1993年夏季到1996年秋季,南、北片的生产情况列表于表6。
此表表示出与表五相同趋势的结果,即南片的单产总体上高于北片(不能排除95、96
年天旱的影响)。
通过上述的对比分析,再结合南片的春季气温回升早、伏旱严重、水稻收割又偏迟,
有饲育晚秋的习惯;北片的栽秧早、水稻收割早、少数村、社、户有饲育晚秋的技术等因素,综合考虑,我县的养蚕布局应作出合理的调整:
3.2.1 布局形式
南片是四季布局,主攻春夏、突破两秋,北片以三季布局为主,根据气候、桑叶、养蚕技术、对重点村、社多布局一季晚秋,不能搞遍地开花,以提高养蚕效益,重点春夏,保证正秋、发展晚秋。
3.2.2 出库时间
南片:春季:4月25—27日
夏季:6月10日
早秋:7月24-25日
晚秋:8月25-27日
北片:春季:5月2日一3日
夏季:6月10日
正秋:8月8日一15日
晚秋:9月2目前
3.2.3 各季蚕品种的搭配
春季、晚秋两季均选用多丝量蚕品种
——菁松×皓月、春蕾×镇珠。
夏季、早秋、正秋三季均选用抗逆性强的中等茧形的蚕品种——夏芳×秋白、黄鹤×
朝霞、限1×限2。
同时,春、夏用种均宜用春制春用,夏用复式冷藏蚕种,早秋、正秋、晚秋用种宜用春制冷藏浸酸种或春制即浸冷藏。
结束语:通过对比分析,我县宜南、北分片布局即南片的春、夏、早秋、晚秋的四季布局,北片的春、夏、正秋(晚秋)的三季(四季)布局;且南片的春蚕、秋、晚秋出库宜早、而北片的春、秋出库宜迟;同时蚕品种要对路,春季、晚秋宜选用以多丝量蚕品种,夏、早秋、正秋宜选用抗逆性强的蚕品种。
|